“转型规划”系列解读(8)

铜川市产业布局及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3-12-18 15:42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三次产业规划。工业园区是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实现工业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提出了我市产业总体布局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设想。
  一、产业布局
  (二)构建“四区两带”农业生产格局。“四区”,即以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王益区部分乡镇为主体的高效农业种植区,以南部台塬及中东部塬区为主体的优质小麦、油菜种植区,以南部台塬、中东部塬区和宜君县雷塬镇为主体的特色农业种植区,以及围绕新区南部、西南部布局的都市农业发展区。“两带”,即以南部台塬区为中心向中东部残原延伸的早中熟苹果及新优品种水果特色带,和以中东部残塬为中心向西北部山区延伸的晚熟苹果特色带。
  (三)构建六大旅游板块。以铜川新区和玉华宫风景区为中心,以西延高速公路、210国道、305省道为发展轴,打造新区都市休闲及养生保健、玉华宫唐文化暨生态旅游、宜君避暑城生态旅游、陈炉—耀州窑陶瓷文化旅游、药王山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照金红色—香山佛教文化旅游6大板块。
  二、主要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以园区化推进工业化,按照“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加快新区装备制造、坡头电力照明、黄堡建材陶瓷、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四大市级工业园和耀州惠塬、印台顺金、王益王家河、宜君彭镇等四大县级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形成沿210国道的产业发展走廊。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园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入园发展。
  (一)坡头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电力照明产业基地和西铜同城化产业承接基地,建成城乡一体化重点示范区和南市区新的城市组团。以华能铜川电厂为中心,建设照明园、物流园、建材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
  (二)黄堡工业园区。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形成北部以声威水泥为主的水泥产业聚集区、东塬以国电热电为主的热电载能产业密集区、西塬陶瓷产业聚集区、南部耀瓷文化旅游区、中部商贸三产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和陶瓷产业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
  (三)董家河工业园区。按照“电做大、铝做强、产业链拉长”的总体思路,以壮大铝产业规模为主导,扩大电解铝、碳素产能,大力发展铝铸轧板、铝合金板材、飞机、汽车铝部件等项目,全力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年产300万吨的煤矿、30万吨电解铝、30万吨碳素、4×30万千瓦煤矸石自备电厂、20万吨铝深加工五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建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新区南部工业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0个,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3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
  (五)宜君县彭镇工业园区。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研发制造、新能源开发、物流等产业为核心,建成集科、工、商多功能为一体,以高科技工业为基础,与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累计投资达到10亿元,入园企业50户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骨干项目达到10个。
  (六)印台区顺金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四个5亿元的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铝配套、果品加工、现代建材、机械加工业的承载基地。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入园企业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七)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打造铜川纺织服装轻工业基地,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民营科技创新为主导,建成集管理、居住、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开放式生态循环型工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2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
  (八)耀州区惠塬工业园区。以水泥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化工、电力、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等产业,构筑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水泥年产能达到1800万吨,入园企业达到10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
  针对8个工业园区建设,市上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化的决定》,设立了扶持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近年来新引进项目全部入园发展,目前全市入园工业企业达到15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5 %,园区已成为全市承载项目的重要洼地、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