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系列解读(11)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01-08 15:59
  城市空间结构即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就是对城市空间及功能的重构。《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立足铜川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提出要从构建“一主两次”城镇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强化功能区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铜川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工程。
  一、构建“一主两次”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以关中地区“一轴一环三走廊”的“西咸—铜川城镇带”建设为契机,完善“一主两次”城镇发展带。重点加强南北向210国道主轴和东西向305省道、梅七铁路及市域西环公路次轴沿线城镇的建设和培育,形成北起彭镇,南至南市区,东起高楼河,西至庙湾镇的“一纵一横一环绕”的市域城镇分布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工矿、旅游、商贸型城镇的提升和再造,挖掘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建设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网络和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将农业人口就近向城镇转移和向新区转移相结合,逐步形成人口从乡村到中心城区的梯度转移。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新增城镇人口15万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11万人。
  (一)完善“一主两次”城镇发展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铜川新区为发展重点,着力改造提升北市区,加快黄堡—董家河城市绿色走廊的提升建设,使其成为联系南北市区的人文、生态综合性组团。协调加快铜川—富平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参照延安等试点地区经验模式,逐步推进统一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制度和政策,消除制约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性障碍。完善进城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补偿机制,试行“城市居住证”和“城市居民证”制度,促进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引导片区内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中心城市各功能区一体化水平,形成60万人口的大城市。
  (三)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重点城镇扶持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完善和规范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开展劳务输出对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搞好退耕还林(草)、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数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加大对陈炉、红土、黄堡、照金、坡头、孙塬、董家河和宜君城关、彭镇、五里镇等10个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独特资源优势城镇的扶持力度,形成7个以上重点工业镇,以产业聚集带动资源区域聚集。
  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
  整合北市区、耀州城区、新区、黄堡、董家河镇区,形成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南扩北疏,“两区一廊”(南市区即新区、耀州区;北市区即王益区、印台区;一廊即黄堡—董家河镇城市绿色走廊)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发展铜川新区为主,改造提升北市区和耀州区,加快黄堡—董家河城市绿色走廊的生态建设。以城市道路、给排水、供气、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新区配套功能,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新老城区间快捷便利的交通道路。以拓展城市空间为目标,推进新耀一体化进程和耀州区城市改造,构筑“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城市带格局。以推进西铜同城化发展为导向,坚持交通便利化、经济融合化、产业互补化,主动融入西安大都市圈,承接西安及周边地区在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辐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促进产业协作互补,使铜川成为西安大都市圈的能源建材供给地、产业承接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充分利用漆水河、沮河及赵氏河等水系列的自然条件,加强此三条流域的植被恢复,建设融有山、水、林、城的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推进全长25.77公里的南北市区连接带两侧坡塬绿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三、强力推进功能区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依据城镇建设现状和支撑城市产业转型的要求,将市域划分为北部宜君特别发展区、中部北市区改造优化区(王益区、印台区)、黄堡—董家河整治提升区以及南部(耀州区、新区)整合发展区四个亚区域。特别发展区主要包括宜君县,为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等级较高,是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应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保护好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绿色产业。改造优化区主要包括王益区北部和印台区,该区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适宜建设用地数量少,应按照“控建增绿,下山出沟,完善功能”的要求,控制建筑容量和规模,美化亮化城市环境,加快采煤沉陷区、滑塌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将分散居住在偏僻地的群众集中搬迁到功能相对齐全的小区居住。整治提升区主要包括王益区南部和耀州区东部,是以热电载能、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现代建材、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分布区,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该区域应以优化环境为重点,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工业园区内的配套服务,为增强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整合发展区主要包括耀州区城区、坡头镇和铜川新区,是培育发展接续产业的主要区域,要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电力照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养生保健等主导产业,积极谋求多元化发展,使之成为铜川产业转型的前沿阵地。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