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系列解读(18)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助推全市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05-04 16:49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通过放宽准入激励发展、多方动员全民创业、领导包抓促项目建设、强化服务推动发展,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占比快速提高、增速稳步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已成为推动全市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提高,贡献逐年增大。到2013年底,全市各类非公经济组织共实现增加值154.8亿元,是2009年的2.42倍,年均增速达到24.7%;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8.07%,较0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全市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企业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方面。2013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566户,个体工商户4159户。到去年底,全市实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3.45万户,其中法人非公企业3274户,工商户和个体经营户3.13万户,分别较2009年多出1099户和5000多户。非公规上企业已达到110户,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70.5%。全市人均非公增加值为1.84万元,较2009年高出1.08万元,对工资性收入贡献较大。
  三是成为全市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到去年底,非公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6.94万人,新增1.2万人,较2009年增加4.8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总人数的68%。非公企业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安置城镇就业的主渠道。
  四是缴纳税收逐年增多,成为全市增收的重要方面。2013年全市各类非公经济组织共缴纳税收22.63亿元,是2009年的7.49倍,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1.4%,较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五是产业门类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自2009年列为资源转型试点城市后,全市多业并举、多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至2013年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58、107.06、43.13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1.97、2.85和1.8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3.66∶59.22∶37.12调整为2013年的3:69.1:27.9,呈现出一产稳步发展、二产快速提高、三产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非公工业占到全市工业的49.3%,三产占到全市的50.6%。产业门类已发展到16行业大类,56个行业小类,较“十五”末,多出23个行业小类,在食品、医药、电源、建筑陶瓷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铝的深加工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建设。
  六是民间投资活跃,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最具活力的增长点。2013年全市新开工非公建设项目240个,全年实际完成投资86.7亿元,是2009年的2.9倍,较上年提高35.9%,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达到了55.6 %。
  为了推动发展,全市各级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制定政策,推动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财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金融支持铜川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10多项政策,两次召开动员会推动,有效激励了全市的发展。市级领导带头包抓非公建设项目、深入企业解决难题,坚定了发展信心。二是包联重点企业提产增效。为促进发展,各级中小企业部门连续五年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50户开展包联帮扶工作,帮助解决问题100多个,使大多数企业的增速都达到了20%以上。三是加强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各级中小企业部门充分利用西洽会、农高会、中博会、厦洽会等活动,动员企业参展,以商招商,成功引进了铭帝铝业等一批项目在我市落户。连续5年在系统内开展了“科级以上干部包抓重点项目”活动,共包抓建成非公产业项目228个,完成总投资92.3亿元,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四是推进名牌战略,提升竞争实力。
  市政府成立了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和名牌战略指导委员会,连续开展了优质品牌产品评选活动,将省名牌奖金提高到了20万元。全市中小企业系统连续4年开展了包抓30个名牌产品培育点活动。目前全市8户中小企业的11个产品被授予了省级名牌产品称号,11户中小企业产品被评为市级名牌产品,7户中小企业产品被授予省级中小企业名优产品称号。五是推进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为解决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市政府先后制定了5个政策性文件;成立了金融办,形成了“三台一会”融资机制。局系统自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融资培训班18期,培训企业800多人次;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洽谈会10多次,促成了一大批银企合作项目。认真指导、动员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4家担保公司争取到1300多万元中省专项资金,促使其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同时,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促发展,自09年来,累计争取回扶持项目180多个,资金9000多万元支持企业,有效调动了发展积极性。
  2014年,我们将强化服务,力促全市非公经济增速达到16%以上,占GDP比重达49%以上,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制定落实政策推动发展。认真落实好中、省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调研,制定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措施促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中、省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推动发展。
  二、发挥区县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扎实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投资环境提升年”等活动。全市动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50户、小微企业3500户以上,把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重点来抓。
  三、加强协调服务,狠抓项目建设。经摸排,全市拟新建的中小企业产业项目有30多个,计划投资近100亿元。要继续采取包抓包联,市、区县联动的办法,力促开工建设,培养新的增长点。
  四、包抓重点企业提产增效。要继续开展包抓50户重点企业活动,培育“成长梯队”。并要抓好210户中、省预警监测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确保全市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五、加强培训,不断运用新的思想观念推动发展。重点:一要继续加强融资培训、推进银企合作,努力为企业解决资金紧缺问题。二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成果,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三要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动员更多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发展品牌经济。四要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我市“传经布道”,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团队。带动发展,努力提升全市企业家素质。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