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系列解读(20)

科技为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05-25 17:0:

  自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方针,始终紧紧围绕“提速转型、富民强市”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开启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局面,为铜川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市委市政府贯彻十八大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召开了规模规格空前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作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铜川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全市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由十九条“科技策略”汇编的《意见》,明确了建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转化成果、发明创造、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财政保障等政策支持措施,形成了对科技创新全面鼎力的支撑。其中对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后补助奖励,省级创新型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50万元后补助奖励,市级创新型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杰出贡献奖30万元,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和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的项目,市上按国家奖和省奖奖金金额1∶1配套奖励。这些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补助奖励力度居全省前列。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见证了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开启了科技事业发展新的篇章。2013年我市和四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仅次于西安、宝鸡之后。
  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斐然
  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围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接续产业的培育壮大,共组织实施中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12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6200余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技项目建设资金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创造就业岗位900余个。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安排资金1900万元,设立35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解决了制约我市中医药产业、陶瓷产业、蛋鸡养殖产业、铝业、装备制造业、果业等支柱产业技术难题20项,开发新产品73项,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扩张。承担中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大匠农科产业集团、陕西东风车桥传动股份有限公司、铜川中星材料有限公司、铜川秦翰陶粒科技有限公司、铜川市三联果业有限公司等均得到了快速发展。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两项产品全国首创、陕西大匠农科产业集团蛋鸡养殖规模已进入全国前三,单栋养殖规模全国第一;铜川中星材料公司的复合耐磨材料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铜川市三联果业有限公司的大樱桃产业化技术水平处于全省领先。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壮大了企业研发队伍,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强化创新基础、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体系为目标,组建、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6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6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点26个,完成了覆盖全市的12396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选派科技特派员260名,组建科技攻关团队10个。以“三网一厅一系统”为标志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实现了市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与省科技资源中心的对接。
  科技成果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
  以应用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及产业化,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涌现。全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共奖励优秀科技成果53项,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36项,其中后稷特别奖12项。“低速电动车后驱动桥”项目解决了低速电动汽车驱动桥生产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大樱桃以果蝇为主的病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为国内首例果蝇生态防控技术。国家创新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盐酸多奈哌齐片”研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成为预防和治疗中老年痴呆症首选用药,被评为铜川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开发、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项目88项,涉及优质粮油、优质果品、畜牧业、陶瓷业、现代建材业和节能减排、工业新产品开发生产等技术领域。农作物良种繁育、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奶牛良种快速繁育等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耀瓷茶叶沫釉、耀瓷黑陶工艺产品、高性能工程陶瓷等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现代陶瓷业的发展。
  三是技术转移交易活跃,民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建成了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服务平台,完善了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亿元。铜川市技术市场工作站被省科技厅纳入第一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被授予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88家,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亿元。
  知识产权发展加快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政策和管理体系,加大宣传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化。
  一是专利知识产权申请与应用不断提高。全市累计申请专利904件,年均增长30%以上。实施专利项目14项,培育专利示范化企业6家。转化专利技术30多项,8项专利技术已进入产业化。“FZRW-12型户外柱上真空负荷开关跌落熔断器组合电器”专利产品获省专利二等奖和省“发明创业奖”,铜川明星农机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专利质押贷款100万元,为我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了铜川市知识产权局和市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铜川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耀州区、宜君县先后被列入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修改了《铜川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进一步规范专利奖励资助制度,对通过发明创造争取到中省科技立项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将专利资助资金提高至500元每件,充分调动了专利申请者的积极性。 
  三是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力度加强。坚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大型活动,大力宣传《专利法》、《陕西省专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知识产权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培训活动,宜君县二中、耀州中学被列为“陕西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建立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小分队,深入大型商场、药店等场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处理专利纠纷和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营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
  科技交流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围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等省内26家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16项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为我市培养中医药养生保健、现代农业、陶瓷业等急需紧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训提升装备制造、铝业等传统产业技术工人,培养善于技术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聘请合作院校的优秀教授专家担任科技项目的首席专家或企业首席工程师,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实施“千人千社”项目,加大对有一技之长和种养能人的培训,使其成为群众身边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成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引擎”。科技交流合作为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速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科技服务能力实现新跃升 
  铜川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科技服务机构以“背靠政府、面向社会、依托科技、高效服务”为宗旨和原则,紧抓全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重大机遇,大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服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已初步建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技12396服务平台、科技专家团队服务平台和科技装备共享服务平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科技创新服务及陶瓷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服务平台5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西安镜像站(NSTL)、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系统(SNSTL)及维普信息资讯系统铜川查询服务站、铜川网上技术交易系统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科技服务网。承担实施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苹果专家信息系统”铜川示范点、“铜川现代建材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陶瓷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等中省重大科技项目。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编印了《科技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及项目申报指南》和《铜川市企业技术难题(需求)与技术合作项目册》,举办中小企业申报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班,服务协助市内100多家企业申报包装国家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30多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培训和技术转移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
  推动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在路上。全市科技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铜川为目标,深化科技改革,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型发展道路,让科技成为“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的金钥匙,为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