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系列解读(23)

铜川市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07-24 11:1:
  2009年以来,按照《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总体要求,铜川教育系统紧紧贴近转型,全力支持转型,积极融入转型,围绕“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总体目标,认真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坚持优先发展,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铜川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教育创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新阶段。继“两基”全面完成后,全市以创建教育强县(区)为抓手,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小学由2001年的1039所调整到2013年的183所,办学的规模、效益明显改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2010年,王益区和印台区“双高普九”工作先后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11年,王益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全市建成了22个省、市级教育强乡镇,宜君县在全省率先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被命名为“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合格市”,耀州区(新区)“双高双普”通过省政府过程督导进入攻坚阶段,今年年底将迎接省上评估验收。
  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大,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以来,市教育局紧抓我市转型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8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等60多项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改造薄弱学校320所,其中新建了裕丰园小学、裕丰园幼儿园和新区实验幼儿园,扩建了市二中、景丰小学、文家明德小学、阳光中学、市四中、市五中等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保障条件。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高档次教学楼、高标准实验楼、现代化部室配备、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彰显校园文化品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育人环境,提升了办学水平与特色。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前教育迅速壮大,2011——2013年,投入资金1.4亿元,建成45所公办幼儿园,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省定任务,基本解决了我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逐年增高,2010—2013年,分别为67.8%、73.9%、78.8%、91.2%。2012年实行幼儿园分类管理,4所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取消了重点班和各类形式的实验班,坚决禁止学校补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012年制定了《铜川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明确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部分区县城区小学逐步取消学前班,缓解了大班额压力。2009年以来,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2009和2010年全市初中生辍学率分别为0.55%、0.51%,2011—201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89.9%、90.6%、93%,初中辍学率逐年降低,并控制在省上要求的1.8%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以标准化中小学和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加强学校管理,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近几年,在确保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课改培训、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公开课观摩等,形成学科有特色,教学有特点的高效课堂新模式。教学改革实践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11所省级示范中小学、3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44所省级文明校园、108所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106所市级文明校园、34所省、市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011年实施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市普通高中统一招生,规范了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大力推动高中标准化建设,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建成了4所省级标准化高中,2012年,市一中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高考质量逐年提高,2013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606 人,上线率为33.46%,较2012年增加0.33个百分点。尤其是一本上线人数比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上线率15.69%,增加了2.5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考入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达到11368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职业教育有序发展,通过整合职教资源,统筹专业设置,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办学,职教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省、市级示范专业数量逐年增加,职教内涵得到提升,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市职业中专为骨干,区县职业学校为支撑的职教体系基本建立,职业教育为铜川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7所,涌现出了阳光中学、锦阳公学等一批管理规范、办学水平较高的民办学校,成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力,教育资助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以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断增强,教育民生得到充分体现。初中由2009年的每生每年550元提高到2013年的1050元,小学由每生每年350元提高到850元,2008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2011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2012年高中实行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400元。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西部助学工程、扶残助学等社会公益性助学活动,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发放工程,协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解决了农村学生的取暖问题,超额完成了贫困大学生资助任务,2009年以来,为2288名新录取的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金767.4万元,为29682人次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18387.45万元。
  教育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教育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八大工程,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201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提速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和“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市教育局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一是实施了校车工程。2012年我市筹措2000万元采购国家标准校车55辆,整治过度校车112辆,使全市校车总数达到167辆,有效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安全校车全覆盖。二是实现了学校取暖工程全覆盖。全市中心小学以上所有寄宿制学校全部安装了取暖设施,惠及5万多学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取暖工程全覆盖,中央电视台曾以《这里的课堂不再冷》为题,对我市实施校园温暖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实施了农村非寄宿制学校师生午餐工程,为22所学校改扩建、新建校园餐厅1375㎡,投入资金248万元,解决了1190名学生、322名教师的午餐问题。四是实施了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011年以来,建成45所公办幼儿园,使我市城乡学前教育有了大幅度提升,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五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0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蛋奶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惠学生达到19万人次。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全市11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41万名学生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中小学生的就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是市聋哑学校新区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700万,异地新建的市聋哑学校2013年秋季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铜川市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六项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教师待遇,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达到100%,初中99.09%,高中95.11%。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现了制度化,全市小学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602人,占专任教师的68.9%;初中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640人,一级教师1006人,占专任教师的78.3%;高中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02人,占专任教师的68.1 %。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实施教师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工程,开展大规模教师业务培训、校长培训、教学能手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全市共推出陕西省特级教师32人、省级教学能手74人、市级教学能手297人,推选骨干教师100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涌现出赵文忠、王卫民、王海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
  教育信息化全面普及,师生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普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进入新阶段,2011-2013年,实施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极大提高了师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实现学生“数字  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012年宜君县获批为省级“班班通”项目整体推进县,耀州区关庄中学、新区金谟小学获批为试点学校。2013年,投资940万元,完成了铜川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7个教学点实施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加强了教学点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配备,提高了教学点信息技术教育水平,2013年完成了全市76800名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建设任务。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促整合,以整合出效果,市教育局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铜川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评选展示观摩活动”;连续开展了13届“铜川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先后开展铜川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奖赛和铜川市优秀基础教育资源征集评选等活动。2011—2013年,在全市开展的各项信息技术应用评选活动中先后有520名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获奖,207名教师的优质课获奖,278名教师多媒体课件获奖。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市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行风全面提升。2009年以来,教育局始终以抓师德师风为突破口,注重服务意识,提升教育形象,全力守住师德师风这一底线,奋力维护教育这一精神家园的圣洁。先后印发了《铜川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铜川市中小学教师失德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铜川市名教师、名校长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依据《铜川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在新区开展铜川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试点,制定了《铜川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试点方案》,在新区选择六所学校、幼儿园进行试点,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五个方面对试点学校教师进行整体评价,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推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活动中,突出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确保教育系统收费规范,风清气正。近几年来,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中,铜川市教育局在人民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综合满意率调查中一直稳居前列,在全省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中,铜川市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89.13%,列全市第一,比上年提高1.71%;“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为98.33%,列全市第二,比去年提高1.61%,在8个被评行业中,教育系统是全市唯一一个两项指标都上升的行业。市教育局在2010至2013年全市年度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单位。200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市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系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佳评差”最佳单位。
  铜川市第一个五年转型发展以来,为铜川教育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在今后支持转型发展中,教育系统将坚定“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方向不动摇,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工作力度不减弱,紧紧围绕“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全力推动铜川转型发展,为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