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系列解读(26)

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耀州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11-18 9:0:5

  一、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耀州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发,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稳中求进,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探索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突出“两园两城两景”(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锦阳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照金香山大景区—药王山大景区)六大区域建设的转型发展思路,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
  二、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
  1、合作开放、共谋发展推动转型。树立“全域耀州”理念,坚持创新思维,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与陕文投、陕煤化、陕有色、铭帝、伊利、太平洋、深圳尚荣、江苏昊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树研究中心、陕西轻工业研究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破解转型资金、技术、人才和规划难题,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六大区域”入驻企业达到40多家,完成投资40多亿元。
  2、因势利导、市场运作撬动转型。出台了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奖补政策、城市片区开发改造奖补意见和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壮大和成立诚基投资公司、城鑫物业公司,运用市场化模式,盘活闲置存量资产,锦阳新城和古城永乐坊、机械厂、文庙、文营路南等城市片区改造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紧缺、资金、征迁难题,化解企业遗留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创新方法、重点突破加快转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服务零距离、建功十二五“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作表率”活动,推行领导干部“四包抓”工作机制,区级领导带头深入包抓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委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门成立了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和治污降霾推进领导小组,有效保障了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转型发展的成果
  2010年—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由64.61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2.5亿元提高到66.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年均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8亿元增加到17.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8.8:70.2:21调整为7:75.6:1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620元增加到265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307元增加到9000元。城乡收入差距由原有的3.13:1逐步下降到2.95:1。在陕西省24个县域经济考核中排第14位,较2010年提升3位。
  1、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25.55平方公里,以铝产业为主导,优先发展航汽铝、电解铝、碳素、铝深加工项目,形成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截至目前,入驻项目61个。其中,投资1.5亿元的秦瀚年产10万吨陶粒砂、投资1.3亿元的年产10万立方米高强度刨花板、投资15亿元的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铭帝高性能节能铝型材项目正在设备安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5万吨铝合金挤压机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95亿元的美鑫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及配套动力站项目、总投资14亿元的年产120万吨冶坪煤矿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20万吨铝深加工项目、美鑫西北耐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园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省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重点建设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小坵—照金现代农业产业带,着力将耀州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50亿元的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91平方公里,集中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养生、轻工食品加工、宜居宜业集聚区。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达到19家。总投资4亿元的伊利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投资1.2亿元的鑫天源年产30万吨有机肥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禾通设施蔬菜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华原苹果良种栽培示范基地等项目基本建成;投资5000万元的上林源葡萄基地项目已完成栽植任务;投资5000万元的金圣庄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昊城设施农业大棚及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小坵—照金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已启动,入驻企业5家。其中,总投资7亿元的海升千亩苹果基地完成密植苹果761亩,各项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总投资35亿元的西安雅荷集团新型城镇化及现代农业项目已经启动。
  3、历史文化名城。总投资50亿元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恢复修建耀州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四大街坊”,开发佛骨舍利、经文、神德寺塔,大力发展以中医养生、理疗保健、文化旅游为主的休闲养生产业。出台了《耀州区城市片区开发改造奖补意见》,总投资3.6亿元的机械厂片区项目、投资3亿元的永乐坊片区项目、投资2.5亿元的花园饭店片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神德寺文化公园项目、投资7.5亿元的文营路南片区等城市片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永乐商厦一期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营,二期全部竣工;永乐坊复古升级改造项目、东鑫城天街购物广场项目、华艺君城项目、华原商务大厦等项目基本建成;总投资18亿元的德馨佳苑项目开工建设;古民居改造项目全面启动。
  4、锦阳新城。为了疏散古城居民,总投资50亿元、规划总面积3.43平方公里的锦阳新城,按照“人在林中,城在水中,山水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实施保障性住房、医疗保健、文化体育、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工程,依托沮河水系公园建设景色宜人的现代化新城。截至目前,职教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三纵三横”城市路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沮河风情廊道项目进展顺利;与华能铜川照金电厂签订了集中供热协议。
  5、药王山大景区。总投资50亿元的药王山大景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抢抓药王山大景区被列入全省30个文化旅游景区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强与陕文投合作,依托药王山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孙思邈养生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目的地。2013年,牺牲1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1亿元的财政总收入,痛下决心拆除关停全区33家白灰窑和38家石渣企业、药王山周边7家水泥企业;投资2.5亿元的药王生态湖一期已建设,形成水域面积300亩、芦苇湿地100亩;投资5亿元的五台群众集中安置大型社区,6栋保障性公租房已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对接,力争投资5亿元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学院项目落地。
  6、照金香山大景区。总投资50亿元的照金香山大景区,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形成红色革命游、佛教文化游两个区域和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遗址、丹霞地质公园、大香山寺四大旅游组团。截至目前,景区已晋升国家4A级景区。照金丹霞地质公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投资10亿元的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一期建成对外开放,薛家寨游客服务中心、田家咀游客服务中心、薛家寨客运索道、香山假日酒店等项目建成运营。2013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初步形成“两环两中心”布局框架(以耀州城为中心的内环游、以照金香山大景区为中心的外环游)。
  7、民生工程。近年来,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坚持两个“8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投入,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实施民生工程120余项。一是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创建工作。投资2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133所;投资5700万元为全区中小学校配置了教学设备;建成12所公办幼儿园和8处教师周转房。二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资3.5亿元区人民医院建设快速推进,对12个乡镇卫生院和197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改建,全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药品“三统一”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38%。三是编制完成了《文化兴耀战略实施规划》。设立“一大五小”基金近600万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2011年—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12%,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5.4%。四是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启动棚户区改造4800户;全区1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推进,2013年,我区被评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佳县”。五是铁腕治污降霾,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09年以来,全区关停水泥机立窑生产线17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80万吨,全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2.569吨/标准煤。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5天。累计绿化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5%,城市新增绿地面积34.9万平方米。2013年7月,3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我区成功放飞,成为耀州环境日益改善的有力见证。六是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合凤高速、铜黄高速、210国道改线等10条道路全面开工建设,耀旬路和照金至田峪道路拓宽工程建成通车,九里坡改线和铜黄高速全线贯通,“村村通”道路工程实现全覆盖。

网络编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