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调研报告

来源:综合规划科 发布时间:2019-01-25 09:29

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规定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3月份制定了工作方案,4月份组织各区(县)各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进行了安排,6月份委托西安隆基城乡规划研究院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7月份先后组织对评估报告进行了两次讨论修改,8月中旬,将我市自评估报告报送市人大财经委。本次规划评估时限和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部分年度指标采用2017年年底数据。评估方法坚持总体评估和部门、区县评估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中期评估,准确反映实施成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科学研判发展态势,研究制定有效对策,推进规划顺利实施。9月以来,市人大财经委组织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听取专题汇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评估工作。现将《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政策强烈倒逼、全省各市追赶超越激烈竞争等压力和挑战,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和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向好、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质效提升”态势,全市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纲要》提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民生福祉、生态文明5大类共37项指标,其中25项指标按照进度推进,有望如期完成,占67.6%;12项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其中预期性指标10项、约束性指标2项),占32.4%。

(一)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18项约束性指标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二氧化硫排放降低率、万元GDP用水量、贫困人数减少、城乡法定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率、氨氮排放降低率、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率、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6项能够如期完成,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累计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项完成难度较大。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纲要》确定目标为17.85万人。2016年达到15.27万人,2017年达到19.25万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纲要》确定目标为29.6万人。2016年达到29.67万人,2017年达到30.05万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累计下降12%,截至2017年下降15.31%,可完成规划目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累计下降12%,截至2017年下降13.7%,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二氧化硫排放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比2015年下降8%,2016年下降4%,2017年下降4%,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贫困人数减少:《纲要》确定目标为5年实现脱贫47467人,由于认定标准调整,经省扶贫办审定,2016年贫困人数减少17874人,2017年减少9028万人,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城乡法定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纲要》确定目标为100%,2016年为99.13%,2017年为99.46%,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纲要》确定目标为12年,该指标需要通过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测算,通过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符合预期,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纲要》确定目标为4万亩,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0.13万亩,2017年0.3万亩,控制程度较好,预计可完成总量控制目标任务。

——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比2015年下降6%, 2016年下降3.29%,2017年下降2%,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氨氮排放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比2015年下降8%,2016年下降3.5%,2017年下降2%,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比2015年下降8%,2016年下降4.01%,2017年下降2.7%,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森林覆盖率:《纲要》确定目标为48.5%,2016年、2017年均为46.5%,目前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持续增加,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纲要》确定目标为13平方米,2016年为11.84平方米,2017年为11.48平方米,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万元GDP用水量:《纲要》确定目标为23.36吨,2016年为25.5吨,2017年为26.6吨,均较2015年有所下降,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纲要》确定目标为48平方米,2016年为44.02平方米,2017年为44.96平方米,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累计下降:《纲要》确定目标为12%,截至2017年下降6.7%,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纲要》确定目标为75%,2016年为57.4%,2017年为66.3%,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二)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19项预期性指标中,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项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其余9项符合规划预期。

——地区生产总值:《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9%。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7%、7.6%和6.6%,年均增长7.3%,低于预期1.7个百分点;2017年生产总值达到348.5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765亿元,年均增长15%。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0.2%、12.5%和10.7%,年均增长11.4%,低于预期3.6个百分点,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6.2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12%。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3.6%、13.5%和11.5%,年均增长13.6%,高于预期1.6个百分点,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达到153.26亿元,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进出口贸易总额:《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0%。2016年、2017年分别增长44.6%、61.5%,年均增长53.1%,高于预期43.1个百分点,201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46亿元,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6%、7.5%和3%,年均增长6.8%,低于预期3.2个百分点,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6.24亿元,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地方财政收入:《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2%。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5.9%(同口径增长10%)、-7.8%(同口径增长9.3%)和9.3%,年均增长-1.7%,低于预期13.7个百分点,2017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6亿元,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2.5%。2017年达到0.28%,低于预期2.22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0.5%。2016年、2017年分别为0.14%和0.17%,低于预期0.33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全员劳动生产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12.2万元/人。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3.68万元/人和4.18万元/人,低于预期8.02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0.05件,2017年达到0.09件,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40%。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40.4%和41.4%,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可以完成规划目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8.5%和8.9%,年均增长8.5%,低于预期3.5个百分点,完成增速目标难度较大。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5%。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4.2%和4.1%,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8%。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4.8%、4.3%,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城镇化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70%。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64.2%和 64.6%,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互联网普及率:《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51%,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61.4%和66.9%,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55%。2016年、2017年分别为51.6%和 52.1%,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纲要》确定目标为30000元,年均增长9%。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增长8.7%、9.4%和9.3%,年均增长9.1%,高于预期0.1个百分点,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2元,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累计达到40000人。2016年、2017年分别新增10103人、10248人,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非煤产业占比:《纲要》确定目标为2020年达到91.2%。2017年已达到88.7%,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纲要》提出的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全面提升、深度转型成效全面显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五个方面发展目标,总体来看完成情况较好。

(一)深度转型推进情况

——主要举措。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产业转型第一要务,先后实施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工作方案等重大战略计划,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接续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工业集群化、服务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一是坚持不懈抓项目。出台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招商引资的意见、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促投资意见,组织了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观摩和“百天百项百企百亿”等投资促进工作,实施重点项目360个,完成投资480亿元以上。整合形成重大项目库,在全省率先运行了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组织航汽铝发展峰会、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商业航天城等主题招商。规划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陶瓷、中医药、文化旅游等超大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聘请专业团队,深度策划包装项目285个,6000亿元。二是精准施策稳工业。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挑战,先后出台工业提质增效10条措施、稳增长促投资15条意见、工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航汽铝材料工业、支持陶瓷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开展“双百双千”工程,努力消减煤矿停产、去产能对工业经济的冲击。以园区大发展推动新产业集聚扩张,加快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编制全市产业突破发展方案和园区产业跃升计划,加快集群项目落地。三是提质增效优农业。组团推进照金(小丘)、步寿塬、黄堡、周陵、福地(棋盘)五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出台《推动农业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突破发展的意见》,复制海升模式,知名企业引领、大基地承载、大项目支撑、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结和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四是全域发展强旅游。以文兴业、文旅融合,与陕文投、陕煤化等合作推进全域旅游开发。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各重点景区提升规划,大力实施旅游重点项目,全面提升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等重点景区,大力培育金锁石林、马咀、宜君梯田等景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全景铜川建设。

——实施成效。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51.6:41.4,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考核中,获得良好格次。一是传统产业补链强链不断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达到51个,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荣获的后稷特别奖、后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组建生猪、羊、奶牛、蛋鸡、肉牛五个畜牧产业联盟,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5%以上。中医药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形成了3个产业示范园、7个重点区域和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落实中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政策,积极实施矿井整合,大力发展精洗煤,加快建设冶坪煤矿,精洗煤产能达到200万吨。建成美鑫自备电厂和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达美600万只铝合金车轮、文达200万套车桥、特比克1000万片制动摩擦片等项目落地建设,“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加快推进。与陕西建工集团合作,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延伸水泥产业链;建成投运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快耀州窑文化基地建设,全市陶瓷企业及陶瓷研究单位达到42户,签约落地总投资413亿元的陶瓷产业项目57个。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列入全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我市入选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二是接续产业培育壮大增强动能。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工业接续产业加快壮大,2016年、2017年接续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1%和20.7%。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区域化布局,板块式构建,加快方舟医药产业园和天一秦昆中成药与配方颗粒加工项目、新丰禾、百年寿等项目建设,江苏康缘药业、上海汉夏生物科技等生物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签约落地。围绕文化旅游业,两年累计实施项目110个,投资35.4亿元,引进香港箱根温泉集团、国美科创集团、苗夫集团等一系列高质量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三是新兴产业集聚突破激活张力。围绕数字经济,摩贝、世纪华耀等18户企业落地运营,西部工业品数字港、铜川大数据学院等项目快速推进,签约京东云谷及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一带一路”国际海外仓数字中心。围绕航天科技,组团式招引,全产业链布局,商业航天城测控网、商业航天发动机系统工程等项目全面启动,“铜川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大唐电缆园和亿缆电缆生产线项目、优佳电缆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引入陕西澳威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和百利工程科技锂电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光电子芯片和锂电池等高科技产业。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情况

——主要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持之以恒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是持续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人力资源招聘会”“铜川盐城就业扶贫招聘会”等活动,搭建就业平台。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积极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制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聚焦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援助帮扶。二是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积极实施教育六大工程,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双提升。大力推进《“崇德尚善·翰墨铜川”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指导耀州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宜君县高级中学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综合实训基地。全力实施教师周转房、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学校、城区中小学校、“全面改薄”等五大类91所学校(园)项目工程,继续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加快印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步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规划了9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8所已开工建设。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直饮水、寄宿制学校洗澡设施、农村小学营养餐及红色教育“四个全覆盖”工程。三是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顺利完成铜川矿务局职工医疗保险移交地方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470元,个人缴费标准水平调整到160元。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稳定企业岗位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时调整发放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失业金标准、工伤待遇等标准。率先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新模式,在市、县(区)两级医保经办中心设立了异地就医服务窗口,打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直通车”。深化综合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养结合、社会办中医四大改革,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统一、新农合市级统筹。实施《“健康铜川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铜川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完善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健全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四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系统化、标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供给能力、品牌化、数字化、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继续延伸市图书馆的“你看书我买单”服务项目,持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大文化精准扶贫力度,筑阵地、强队伍、送文化、扶产业。进一步挖掘铜川文化资源,打造博物馆、纪念馆之城。

——实施成效。一是就业持续扩大。每年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市5类15个创业孵化基地已累计扶持2483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79万人。搭建四级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扎实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耀州区、印台区入选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鹏大实业有限公司被省人社厅命名为“陕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铜川市陈炉古镇返乡创业园区、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被命名为“陕西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就业扶贫示范园区)”。2017届高校毕业生回铜报到3800人,登记就业率95.73%以上。二是教育改革加快。积极消除“大班额”、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全市152个大班额、44个超大班额中已消除大班额32个、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3%,提前三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全覆盖。三是社会保障普惠。全面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双下沉、两提升”,持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院暨孙思邈医院运行良好,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市域内基本医疗保险。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基层诊疗量占到总诊疗量60%以上。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数283个,常住人口签约率30%,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率100%。2017年10月1日起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每年提高455元/人,城市低保每月提高40元/人,将于2018年12月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截至2018年11月底,纳入建档立卡农村低保人数1860户4158人,五保对象1333户1389人。四是文化服务共享。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建成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宜君县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铜川大剧院、铜川博物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加快建设,市县“两馆”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60% 的文化站达到省级三级站以上标准,形成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X”文化服务新模式。入选2017年、201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情况

——主要举措。一是高标准实施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齐推进,每年实施春秋两季城市绿化建设,围绕公园、游园、道路、庭院、河道、山体等开展大规模绿化,先后实施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城市“增色添彩、增绿扩面”工程以及城市公园、游园新建改造提升等一系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绿地游园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实施道路绿化建设,提升道路绿化景观;实施庭院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城市大环境增绿,形成城市绿色屏障;实施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量;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精品绿化。二是持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强化管理,加快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新耀连接带建设、主城区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城市生态水系,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结合创国卫巩固提升,开展以“三提升、二整治、一完善”为目标的全市城镇环境卫生三年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出台《铜川市城市管理徒步检查工作办法》,推行徒步街巷现场管理法,建立现场检查与数字指挥联动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天天抓、抓天天,定期组织开展集中专项督查行动,传导责任压力,推进任务落实。精准化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精细化治理道路工地扬尘污染、网格化治理‘散乱污’、清零化治理燃煤污染,部署开展了“散乱污”整治、环境安全大排查、环境执法大练兵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加强防护林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抓住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契机,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修复、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及能力建设六大类项目。

——实施成效。一是绿化面积持续扩大。建成区绿地面积1704.87万㎡,建成区绿地率达34.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5㎡。先后扩建、改造、新建了14个公园、19个广场、14个小游园和204处街头绿地。累计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23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119个,市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居住区)154个,全市庭院绿化创建率达80.44%。围绕漆河沮河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重点开展流域、河道绿化造林,两年来共完成流域造林绿化12370亩。实施墙面、坡面、崖面立体绿化67处,12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全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新形成生态透水铺装22万平方米,下沉式绿地13万平方米,植草沟、线性排水沟、生态滞蓄沟等8.4公里,生态水面及水体景观约1.5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已经连续五年成为陕西最宜居的三个城市之一。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新建九州东道、华夏南道、华原西道、长青路、新纪元大道和锦绣新城、锦阳新城以及各工业园区道路50余条。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32个,投放自行车550辆。南北市区完成284栋楼体亮化,城市照明新安装路灯道路97公里、景观灯510盏,全市路灯照明实现全覆盖,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1.2km,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36.6公里,出厂水质达国家一级A标准。餐厨垃圾统收统运资源化处理在全省率先全覆盖,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供水普及率9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年均新增燃气用户1万户,城市燃气气化率91%;实施南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已建成供热管网61.75公里,完成供热面积572万平方米。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工建设重点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2处,完成投资8.72亿元,漆沮两河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实施9个废弃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966亩,全市森林覆盖率46.5%,完成城市段32公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016年、2017年全市优良天数连年增长。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2.02万亩。国家林业局首次在秦岭以北的铜川野化放飞朱鹮取得成功并繁育出“铜川籍小朱鹮”。通过林草植被恢复与林草地改良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新增水土流失保持面积455.4平方公里,形成每年295万立方米的雨洪调剂能力。三年共实施17个项目,总投资58.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以上。

(四)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

——主要举措。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发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合一”改革,全市统一的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上线运行。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实施“三权分置”改革。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开展投资管理模式试点,基本完成市县乡公车改革。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建成运行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价格监管和统一信用信息等平台。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启用。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制政府示范创建,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平安铜川”建设,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实施成效。充分发挥工作易覆盖优势,在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党的建设等多领域开展了改革试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转型稳健走。扎实推进全国、全省改革试点工作,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在全国绩效考核中实现三连优。全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作了经验交流。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网上群众工作部”。扎实落实《铜川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启动“全天候无假日”办照,建立了重点企业开办“绿色通道”,涉税业务“一窗通办”,10大类315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其中168个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今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2.44万户,同比增长342%;新开办企业2182户,增长71.7%。全面推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累计颁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63万户。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并联审批”。探索推进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建立党外评估党内的新模式,推行了党代表提案制,党代表任期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与美国约巴琳达市、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市建立友好关系。

三、“三场攻坚战”推进情况

(一)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扎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分析运用,对全市涉危企业全面摸排、全力查处,2018年上半年破案50起,涉案金额4730余万元。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对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业务进行检查,公开结果。经排查,我市暂无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未发现有市场主体从事“挖矿业务”及借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名称从事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及多头借贷、以贷养贷以及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减少支出、处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健全偿债机制,确保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全力开展“双化解”,化解债务“降分子”,年内化解政府债务5.13亿元,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4个百分点。

(二)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连续多年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市县乡村齐上阵,产业、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系统抓,精准实施各项脱贫工程。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已建成40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累计向4905户14780名贫困群众交付新房钥匙;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54户。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电力入户率均达到100%;新建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工程261处,28.87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安全标准得到进一步改善;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31个,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等“四重保障”政策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保障农村低保5063户13259人,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截止目前累计救助大病2384人,慢病7364人,重病兜底141人;各区县均建成区县级中心敬老院,五保对象已入住。贫困群众不再愁吃愁穿,住房、就医和孩子上学有保障,攻坚步伐稳健前行,贫困堡垒逐个击破。2016年至2017年,铜川已顺利实现86个贫困村达标退出、8227户26884人贫困人口脱贫,今年将实现78个贫困村达标退出、3366户11600人贫困人口脱贫和宜君县脱贫摘帽。举办了全省首个以“共参与•同分享•奔小康”为主题的扶贫产品交易会,电子商务交易额共1.2亿元,现场交易额188.4万元,现场合同交易额2.1亿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耀州区道东村“八星励志”促脱贫的好做法。宜君县“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知识扫盲+便捷基础设施”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模式被省委《改革工作动态》推广,创新设立的“宜馨超市”,提振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精气神。争取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1585万元,与盐城签订了12个合作协议(项目),19个产业帮扶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三)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全市已建成9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5个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在线监测可控重点污染源企业23家,2017年收获优良天数242天,是关中八市区唯一完成优良天数和PM2.5两项指标的地市。设置8个管控检查点和14个治污降霾检查点,从严控制货运车辆进入市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水十条”,持续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全市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今年地表水岔口出市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达到98%以上;漆水河32公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3年起不再批建水泥项目,提前3年在全省统一规模、工艺和排放标准完成非煤矿山整合,遏制了无序开采并走上集约生产之路。以太安、香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照金至玉华西北部绵延100多公里的自然生态带保护良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保护了125万亩耕地。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13个生态示范乡镇、示范村和35个绿色文明单位。启动了禁养区内养殖企业关闭搬迁工作和16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规范贮存。全市10余种生活垃圾统一回收、全部资源化处理。

四、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十三五”规划提出能源开发和资源转化类、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类、重大水利和现代农业类、先进制造类、高技术产业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类、文化旅游类、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类、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等十大类工程,共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48个,总投资1784.8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285.1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0个,计划投资313.25亿元;新建项目108个,计划投资971.92亿元。截止2018年6月底,14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5.4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投资的24.5%。4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64.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52.5%;108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50.8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5.5%。分类推进情况如下:

能源开发和资源转化类项目9个,完成投资80.7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49.4%。美鑫自备电厂建设项目、冶坪120万吨煤矿、宜君马泉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西草沟风电场等项目推进较快。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20个,完成投资36.4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13.5%。合凤高速铜川段、锦绣新城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耀州锦阳新城建设项目、川口至陈炉公路建设项目、黄堡黄环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推进较快。

重大水利和现代农业类项目14个,完成投资34.9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33.8%。海升现代智能玻璃温室、耀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潭水库枢纽及输水工程、后河沟水库及输水工程等项目推进较快。

先进制造业类项目14个,完成投资28.4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26.3%。美鑫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铭帝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铝型材、新区陕汽东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耀瓷艺术洁具生产线、黄堡日用艺术瓷生产及营销平台、印台建筑陶瓷生产线等项目推进较快。

高技术产业化类项目1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 完成“十三五”计划的12.9%。坡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关庄电商物流园等项目推进较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12个,完成投资32.8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37.8%。耀州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印台美光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坡头碟式太阳能发电试验基地、耀瓷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推进较快。

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类项目14个,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20.9%。印台顺金物流园、新区美佳华商业广场、新区新时代商业广场、耀州区中央广场、耀州区正大文化商业广场等项目推进较快。

文化旅游类项目16个,完成投资22.2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15.1%。玉华宫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药王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孟姜女故里旅游开发项目、金锁石林景区建设项目等推进较快。

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12个,完成投资17.1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19.3%。铜川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坡头园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项目等推进较快。

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24个,完成投资34.4亿元,完成“十三五”计划的23.2%。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铜川南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宜君燃气分布式集中供热项目、铜川市工人文化宫、铜川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推进较快。

五、规划实施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铜川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各领域不同程度存在,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要求,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一)部分指标不及预期,完成规划目标还需加力。18项约束性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累计下降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2项完成难度较大。18项预期性指标中,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大中型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项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转型发展较慢,发展质量不高,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分量大、转型慢,装备制造、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周期长、见效慢,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足和人才资源的短板制约,导致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新经济突破不大。

(三)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较弱。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缓慢,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17年铜川市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0.28%,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28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较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

(四)绿色发展尚未成为普遍形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汾渭平原被国家列为蓝天保卫战主战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臭氧污染对铜川空气质量改善影响大,漆水河、沮河水质虽有所好转,但仍不能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约束性指标与“十三五”规划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五)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不少短板。老城区供气、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新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欠缺,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领域仍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六)城市开放度不高,发展外向度较低。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走出去”缺乏参与热情。外贸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多,政策洼地效应不明显,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外贸服务机构、中介机构缺乏,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家无商检、无海关、无口岸地市,无法有效服务企业。外贸发展培育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外贸企业在退税、汇兑方面存在制约因素。我市仅距中国自由贸易区(陕西)40公里,自贸区是外商外资企业的首选地,虹吸效应明显。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推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本次评估12项指标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大部分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综合考虑追赶超越、结构调整、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因素,建议不对指标进行调整。主要理由:一是有利于凝聚士气,加快追赶超越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仍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牢记嘱托,发扬担当精神,集中精力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有利于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盯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必须努力破解“卡脖子”领域,才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有利于保持良好态势,为“十四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保持只争朝夕、追赶超越的强烈意识和使命担当,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阔步迈入新时代。

六、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开启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举措加快西部大开发,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明确做强铜川等重要节点城市,促进铜川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伴随着西延高铁建成,陕西南北发展主轴线不断强化,铜川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五新”战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仍将延续。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在更高层面为铜川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大西安发展规划》、中国(陕西)自贸区加速建设,使得中心城市的辐射能级不断加强,有利于为铜川更大范围、更多端口、更深层面跨越联通发展提供机遇,为铜川“外延式合作长个子、内涵式发展壮筋骨”造就了更多合作切入点和支撑点。陕西“米”字铁路、高铁交通枢纽优势不断形成,全面融入西部、华北和东南沿海经济圈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铜川先进装备制造、果品、陶瓷、中药材等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增强对境外产业和资本优势平台的吸引力。自上而下政策机遇不断叠加升级,新兴产业体系形成的有利要素不断丰富。综合研判,铜川仍处于加快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扎实工作、积极作为,铜川经济仍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

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协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步伐,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中促超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要在新动能培育上下功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的规模和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增动力。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实现工业、旅游、城市三大新突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四是要在破解不平衡不充分中求突破。聚焦经济结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对外开放不充分、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等难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弥补发展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是要在推进项目建设上抓落实。将全市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谋划为一个又一个的建设项目,夯实责任,加强考核,以项目建设有力支撑“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三大新突破”为目标,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培育“超大产业集群”,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工业、旅游和城市经济实现新突破。一是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加速工业经济突破提升,布局实施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丝路陶瓷5大工业产业集群,打造环保水泥、洁净煤化、油气资源、电力产业、装配式建筑5个组团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力推工业经济向全链条、集群化、高质量大幅转变。二是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推动全域旅游突破提升,以打造“四大核心景区”和医养产业、文化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培育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三是以增强辐射力为目标,力促城市经济突破提升。加快推进宜君通用机场、西延高铁铜川段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区域交通中心。规划建设货运机场,建成关庄物流园、西北耐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争取设立丝路国际陶瓷学院、大数据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园区,着力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放大医养结合试点,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坚持推进新耀一体化发展,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宜君秀美山城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宜居宜业中心。

(二)以“六大计划”为引领,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六大计划”赋能先导工程引领实施,推动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一是实施上市公司“飞龙计划”,引导一批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吸引一批上市企业落户铜川。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合作、多元投资、成果共享的“孵化模式”。三是实施民营企业“增效计划”,逐步实现由作坊式低层次经营向规模化高层次经营的转变、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四是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活动,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五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快船计划”,全面推行“四个并联审批”,妥善解决环评、拆迁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零障碍进入、零障碍实施。六是实施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全面放宽户籍准入条件,扎实推进博士硕士进铜川、领军人才兴铜川、产业大军建铜川、乡土人才迁铜川、返乡人员留铜川“五大工程”,以招才引智推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三)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核心,补齐发展短板。 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下大气力推进风险处置,压低不良贷款率,力争年内下降到1.7%以下。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积极构建适应转型后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扎实做好债务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支持债转股实施机构多渠道筹资,鼓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采取各种市场化方式参与债转股。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力度,积极培植财源,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今年综合债务率降低20%,2019年市本级退出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名单。

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现行扶贫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聚焦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强化市、区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确保到2020年铜川全市贫困区县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铜川全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宜君县、耀州区、印台区全部摘帽,解决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区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区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区县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2018年实现铜川部分脱贫达标,建强基础设施,脱贫11600人、78个贫困村达标退出、宜君县摘帽;2019年实现铜川全面脱贫并开始巩固提升,脱贫9194人、31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耀州区和印台区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围绕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反馈的8个问题和省委第一环保督察组反馈的28个突出问题,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加快治理进度,年内全面完成整改任务。认真落实铁腕治霾三年行动方案,强化汾渭平原联防联控联治,抓好高能耗高污染和“散乱污”企业的改造、搬迁和关停,加快散煤治理步伐,推动落实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替换,扎实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应对工作。建立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向纵深发展。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调查、管控和修复,以城乡垃圾处置为重点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赵氏河、福地湖湿地等公园建设,实施好漆河、沮河生态治理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高标准示范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中水利用率,强化水源地保护,持续用力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推进企业降本减负。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制度,梳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项目清单,实现办事事项流程图颗粒化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服务承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减少环节、优化程序、压缩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务服务市县(区)联动、系统集成、一网通办。

二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加大战略性重组力度。落实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行动方案,突出抓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大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抓好产权制度保护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价格、盐业、国有林场、农垦等领域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变”改革。

(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机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实施规划》,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围绕居民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3—5年努力,新建9大优势产业基地、6个种源基地、5个农产品加工园、4个农产品物流园、5个农产品交易市场、3个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市级龙头企业100家,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一批村集体经济强村,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以苹果和樱桃为主的果业产业集群,以羊产业和生猪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产业集群,以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以中药材、干杂果、肉牛、肉兔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区(县)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致富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以增强辐射力为目标,坚持推进新耀一体化发展,做大做亮主城区,实施好城市水系建设;抓好公共充电桩、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城市、景区、道路沿线标准化厕所建设,全面打通城市“断头路”;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城市空间优化、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配套“三大提升工程”,启动王益区漆水河两岸拆改项目,扎实做好城中村、棚户区、老社区、小街巷人性化整治,大力推进“三疏”工程,促进城市空间扩容、业态向中高端发展;加快宜君秀美山城建设,把宜君建成具有山水灵气的休闲胜地。加快实施城市建筑外立面改造,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让群众看得到变化、能得到实惠。一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着力解决好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落实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拓展金融产品投资、实业投资及租赁服务等增收空间。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制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及时制定并发布企业工资调控目标,引导各类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程序,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统筹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去产能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大对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新建、改扩建一批产业型公共实训基地。

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铜川建设,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深入实施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功能的医养机构,推动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和区域统筹衔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稳步开展社保基金投资运行,实现保值增值。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便捷化、均等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分配管理,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让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五是繁荣文化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铜川故事,建好红色景区。持续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博物馆建设。繁荣发展铜川文艺创作,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建立全市非遗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积极参与并推进第十四届全运会。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