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构:
- 发文文号:
- 发文日期:
- 发布日期:2011-06-07 11:25
- 公文时效:
- 发布机构: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铜川五条措施给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抓项目、争资金、促发展、重协调”四大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为载体, 采取五条措施给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一)强化监测调控,给力经济提速发展。为了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提速发展、富民强市的主题,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形势、省下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科学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夯实目标责任。二是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逐月对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进行监测、分析、研判,及时化解全市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71亿元,同比增长14.2%。截至4月底,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5亿元,增长16.2。
(二)加大服务协调和督查,给力项目建设。一是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铜川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铜川市项目策划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同时在市发改委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项目的任务下达、督促落实和考核奖惩等工作。二是深入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结合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了以“四服务四推进四争创”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促增收”、“千名干部下企业包项目”、“千名干部帮扶贫困群众”和“千面旗帜引领工程”,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尤其是开展的千名干部下企业包项目活动,对每个重点建设项目建立落实了市级包联领导(责任领导)、包抓部门和项目业主的“三位一体”包联包抓责任制。三是创新建立了重点工作模块推进机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涉及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设立了由市级领导分别负责的22个工作模块,抽调各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组成推进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推进模块工作,从而也使相应模块中的市级重点项目得到了提速推进。1至4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31.4%,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三)抢抓政策机遇,给力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我市结合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明确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加快了八大工业园区建设,为项目的落地、产业的集聚、经济总量的扩张提供了空间载体。二是主动出击寻求合作。积极利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广泛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等发达省份和地区开展推介宣传活动,寻求商机、共谋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在国务院确立铜川市资源型城市后,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铜川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主动争取省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先后和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等10多个省级部门签订了以支持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要内容的市厅共建协议。同时,还与国电、国华等大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资金、项目上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截至4月底,已累计争取到中省政策性到位资金共1.3亿元,其中廉租房项目11310万元、城市供水管网项目900万元、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400万元、林业棚户区建设352万元。中央下达棚户区改造1.8亿元资金即将到位。
(四)多措并举,给力节能降耗。狠抓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强势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一季度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81.063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4%,增速比去年同期(34.31%)降低27.27个百分点。1至4月份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02.39万吨标煤,同比同比增长9.36%,增速较上月上升了1.32个百分点,产值能耗同比下降6.33%。根据1-4月份能源消费情况和上半年年重点项目投产情况分析,预计可完成上半年单位GDP能耗控制性目标任务。
(五)坚持以人为本,给力民生工程建设。及时拟定了2011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了项目建设监管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完善了《铜川市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和评估,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印发了《铜川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有力推动了医改等工作的有序开展。1-4月,药品“三统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人口达54.1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4%,全市3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3个农村卫生室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做到了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农民参合人口42.0396万人,参合率达96.95%;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群众建房主体4.8万平方米,新修道路4.1公里, 1200人具备搬迁条件。
虽然我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现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资源勘探向铜川倾斜。建议在资源勘探方面向铜川倾斜,加大我市后续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在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审批上予以倾斜。我市正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全力打造煤电铝水泥陶瓷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条上的一批重大项目事关铜川发展大局,但国家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项目审批,致使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建议对我市在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审批上予以倾斜。
(三)扩大用地规模。按照“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原则,帮助我市开展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下达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中省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下放土地审批权限,优先供应土地。
(四)环境容量问题。随着多年来大面积的挖掘开采,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和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制约我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议在资源转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资金征收试点工作,对煤炭、水泥等资源型产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缓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金制约问题。
(五)加快铜川铁路交通建设。我市的能源、建材、铝业均属于大运量产业,发展铁路交通非常必要,但目前铜川仅有咸铜线、梅七线与陇海线连接,北不能到达陕北,东西没有出口,货物运输受到很大限制。建议省上帮助我市打通铁路断头路,把铜川至罕井铁路与西延铁路连接起来、贯通田河至七里镇铁路,并尽快启动西铜城际铁路项目。
(六)及早解决水资源保障问题。铜川地处渭北旱塬,特定的地理地貌与多年的开采沉陷,致使水土严重流失和水资源极为短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76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的1/8,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到2015年,铜川总需水量为8870万方,缺水2489万方;到2020年,需水10817万方,缺水3709万方。建议帮助我市及早做好域外调水项目前期工作。
(七)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近百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地表破坏严重,采空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沉陷区约246平方公里。尽管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但环境质量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有80多平方公里的地表沉陷区未进行治理,有1万多户、4万多居民急需搬迁安置。建议帮助我市争取早日彻底解决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
--- #turnpageflag# ---网络编辑:发改委管理员
信息审核:admi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