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7年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来源: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发布时间:2017-12-29 11:21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充分发挥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工作职能,按照突出改革重点、压实改革责任、强化改革协同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季度统计、半年通报、全年总结的工作制度,通过建立改革台账、明晰责任链条、召开小组会议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制定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从严控制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及时制定了处理“僵尸企业”工作方案,采取并购重组、托管经营、扶持发展和破产退出等方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稳步有序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积极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土地现状调查,做实企业资产,化解企业改组改制、对外合作的障碍。同时,制定印发了《铜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划》,全面优化企业资产和融资结构,加强金融监管和服务,严格规范政府举债程序,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政府债务杠杆率。研究制定了《铜川市中小企业转贷基金暂行办法》,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铜川市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办理4笔转贷业务,提供转贷资金2170万元;严格履行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以及强化存量资金定期清理问责机制等清理盘活措施,全市共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6670万元;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组建涉及3家以上债权银行的债权人委员会7家,分类施策推进过剩产能和困难企业市场退出中的债权处置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兼并、债务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债权人委员会授信额度达到23.12亿元,贷款余额22.19亿元。

二、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研究起草了《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经市委第25次深改会议审议通过且正式印发执行。《意见》提出了在建立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探索推进承诺制备案管理模式、开展“多评合一”试点、严格统一规范政府投资、统筹安排使用各类政府性资金、明确政府投资审批简化标准、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推行投资项目首问负责制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等十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为深化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推进盐业体制综合改革。认真落实盐业综合改革措施,全面放开政府定价,拓宽市场准入,丰富调控手段,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落实食盐安全保障措施,加强了资质管理和食盐安全监管,强化科学补碘工作,健全应急机制。研究制定了《铜川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市委第24次深改会审议通过,并报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后已正式印发执行。《方案》对完善食盐批发专营和专业监管制度,放宽食盐区域限制和政府定价,规范食盐储运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盐业体制改革的稳妥推进,提升了我市对年均3000吨食盐和1000吨工业盐销售的监管质量和水平,保障合格碘盐供应,稳定食盐市场,引领和推动行业良性竞争。

四、国企及国资改革全面推进。一是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制定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方案》,加快推进已成立的两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及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初步拟定组建水务、交通运输、建筑、能源等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赋予集团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积极试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定了以市食品公司所属市肉联厂的经营性资产向民营企业增资实现混改的目标任务,目前,该项改革工作的立项、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作及基本完成,正在制定改制方案,协商拟定增资协议。二是盘活企业有效资产,研究提出市属“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方案,采取并购重组、托管经营、扶持发展和破产退出等方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稳步有序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积极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土地现状调查,做实企业资产,化解企业改组改制、对外合作的障碍。三是推动企业规范有效运营,通过调研,确定了推进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和市盐业总公司公司制改制目标任务,逐步配强配齐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确立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基本完成了市属公司制企业党建工作进公司章程工作,加快推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四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启动了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市国有企业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88979户,占全市任务83.65%,其中供电移交协议涉及住户88828户,占全市总量的84%。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三供一业”完成移交或签订移交协议达到70%,其中供电设施分离移交达到80%的目标任务。

五、民生领域改革提质加速。一是认真落实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成立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管理、持续推进,截止11月底全市山水林田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资金拨付6.39亿元。二是加快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便利店和“双基联动”工作站全市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建立“主办金融机构”负责制、风险补偿以及举报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获贷率达到100%。三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陕西省崔家沟煤矿、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纳入全省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我市直供电交易企业达到8家,共获得直供电交易电电量14499万千瓦时,为企业让利140余万元。四是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建成透水铺装面积5.2万平方米,植草沟、线性排水沟5.9公里,下沉式绿地4.4万平方米,雨水花园5处,漆、沮两河综合整治完成河道治理及景观建设约4.9公里。植物园、大唐养生园、锦阳新城完成部分下沉式绿地、渗井、植草沟、调节塘等设施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初步形成了符合“渗、滞、蓄、净、用、排”理念的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设施体系。

六、自主创新改革有序推进。一是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强化园区发展动能,坡头园区以“三项机制”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园区经发、招商和安监、工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提高工作效率。董家河工业园区强化考核奖惩,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积极构建以铝产业为主导的“煤-电--铝(铝的深加工)-建材”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格局。黄堡工业园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加快陶瓷小镇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着手研究成立黄堡工业园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积极开展对11户国企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二是加快市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制定《铜川市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启动铜川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并申报2018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研发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共申报各类科技服务平台2个。三是抓好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加强高校技术企业培养,入库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铜川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3项重点规划,11月30日铜川新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级评审。四是开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专项资金审计,组织开展了全市2016年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和全市贫困区县移民(脱贫)搬迁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共审计耀州区扶贫项目217个,专项扶贫资金6514.08万元,涉及单位9个,乡镇15个,入村调查9个,入户调查20户。

网络编辑: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