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4-07-04 15:59

  为深入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以“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能源、果业、现代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休闲养生”六大产业基地,扎实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非资源性产业培育、接续资源开发、西铜同城化发展、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六篇文章,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较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型城市转型、西铜同城化发展和照金红色旅游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约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人均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要求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区县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从解决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争取在规划区实现率先突破。
  (二)大胆创新、丰富载体。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经济区,肩负着探索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路径的重要责任。要充分用好支持政策,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实施好本《意见》,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三)抢抓机遇、自力更生。全市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又要大力弘扬铜川精神,抢抓机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奋力推动铜川实现全面振兴。
  (四)尊重规律、务求实效。要科学组织实施《规划》,量化分解指标,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既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注重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又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推动铜川又好又快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精心打造重点红色旅游区。以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照金为重点,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加强我市革命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建设照金镇、薛家寨、香山、玉门等片区,促进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板块。
  1、打造以红色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板块。积极挖掘并着力彰显铜川历史文化底蕴,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唱响照金红色游、香山佛教游、陈炉古镇(耀州窑)陶瓷游、玉华宫皇家避暑游、药王山和大唐养生园休闲养生游等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突出抓好新区—照金香山—玉门川、新区—玉华宫—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新区—药王山—耀州窑—陈炉古镇—周陵农业示范园区三条旅游专线与《规划》提出的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等线路的衔接,使铜川旅游板块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物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局等配合)
  2、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照金红色文化为依托,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以内容和艺术创新为重点,加快照金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扶持有本土特色的影视作品的策划与创作生产,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市文化广电局、照金香山景区管委会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文物旅游局等配合)
  (二)着力建设陕甘宁边区循环经济园区。按照“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总要求,统筹各类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1、稳步提高煤炭、石油产能。加大深层煤、油页岩、油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推动煤炭资源整合,推进渭北煤田一体化开发,发展百万吨以上大煤矿,完成照金煤矿、秀房沟煤矿、白石崖煤矿等技改扩建项目,加快耀西煤矿、冶坪煤矿和丰邑煤矿建设步伐,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2500万吨,精洗煤产能达到300万吨,水煤浆产能达到50万吨。加快宜君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十二五末石油产量达到30万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国资委等配合)
  2、加强能源资源深度转化。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促进煤炭的深度加工和转化利用。实施华能铜川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美鑫公司4×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加快国电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末,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建成陕西电网重要的电源点。加快董家河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实施30万吨碳素、35万吨电解铝、20万吨合金铝和10万吨铝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董家河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科技局等配合)
  3、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加大宜君县、印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国华风电项目。大力推进煤层气利用、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生物质油、油页岩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等配合)
  (三)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休闲养生、现代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特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重点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着力抓好“二园四区四基地”(大唐养生、健康产业两园,药王山、照金香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四大景区,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积极推进特色中药品种、现代中药剂型、新型原料药等创新药物品种开发,力争方舟新特药品进入国家著名品牌之列。通过举办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推动休闲养生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铜川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物旅游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节庆办等配合)
  2、优化发展现代建材产业。依托耀瓷文化品牌,加大产学研的合作力度,大力发展适用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材质、新品种和高附加值建筑陶瓷,完成100万平方米陶瓷挂板生产线、大鹏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和天博陶瓷釉砖生产线改造项目,打造陶瓷产业孵化基地。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加快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和窑尾余热利用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彩色水泥、油井水泥、透明水泥以及高附加值的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延长水泥产业链。大力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技术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耐磨材料等,抓好陕煤化PVC管材等项目,推动我市新材料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到2015年,建材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等配合)
  3、规模化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以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加快陕汽零部件、中环水工设备、西安重装煤矿机械、科达化工及兰德尔节能环保设备等项目建设,推进铜变集团改制重组,扩大110KV级及以下配电设备产品的市场和生产能力,积极扶持陕汽东风车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等配合)
  4、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突出铜川农产品特色,以台湾旺旺、大匠农科、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休闲食品、蛋制品、核桃系列食品、葡萄酒等,加快推进铜川旺旺集团食品三期、凯维酒业、祥云3万吨果醋生产线、味冠5万吨酸可乐饮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铜川食品加工品牌,着力将铜川打造成绿色、安全、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基地和功能多元化的渭北综合性物流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配合)
  5、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重点抓好以苹果为主的水果和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壮大樱桃、鲜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引进新特高效果品,推进无公害种植覆盖面,巩固名优品牌。扩大奶牛、生猪、肉蛋鸡养殖规模,积极发展露地蔬菜,扩大中药材种植,积极培育适合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的药材品种,打造特色种养板块。加快中药材网络销售中心和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全市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3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市农业局牵头,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果业局等配合)
  (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予以推进,统筹交通、水利、能源通道、通信等建设,为我市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1、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西安—阎良—富平—铜川城际铁路建设、西安—铜川—黄陵高速公路、凤翔—合阳、西安—禹门高速与西铜高速连接线、富平—耀州—照金—旬邑红色旅游干线、国道210线铜川老市区—新市区过境路改线、铜川综合客运枢纽总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公路建设升等改造,构筑对外骨干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行和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等配合)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尽快建成龙潭水库,抓好铜川西部地区水资源连通工程、王益区孙家河、印台区雷家沟和宜君县王家坪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200万m3。实施漆水河、沮河等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剩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进程,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加大应急水源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实施重点村镇备用及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城乡居民供水保证率。开展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统筹做好堤防建设、河岸绿化、污染治理等工作,逐步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市水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等配合)
  3、加大电网和能源输送管道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家电网的沟通协调,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度,加快推进华能电厂二期、国电热电联产、阿庄风电场等项目上网通道建设,提高电力外送能力。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完成靖边——西安过境铜川输气管道建设,全面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供电局等配合)
  (五)着力建设渭北生态文明示范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1、加强生态建设。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加强香山、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太安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制定系统的保护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保生态、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大翠屏工程和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力度,加大对沮河、漆水河、赵氏河三大流域的造林绿化,实施赵氏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玉皇阁生态湿地保护力度,建设玉皇阁湿地公园;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生态示范乡镇、生态示范村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单位。(市林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等配合)
  2、强化环境保护。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加强矿山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建设绿色文明煤矿企业;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省级环保示范城市创建成功。(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配合)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约束指标,引进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提升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4、倡导水资源节约。加强现有灌区节水改造,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全面抓好农业节水。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在新建工业项目中推行先进的节水工艺,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快传统产业节水技术改造,逐步淘汰高耗水工业设备和产品,提高重复用水率,减少新鲜用水量,努力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实施污水回用工程、管网扩建工程,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建设节水型城镇。(市水务局牵头,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六)着力推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强化商业和服务功能,弱化生产功能,置换发展空间。按照“北疏南扩”思路搞好城市建设,推进北市区改造提升,加快南市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力争尽快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对陈炉镇、红土镇、黄堡镇、照金镇、坡头镇、孙塬镇、董家河镇和宜君城关镇、彭镇、五里镇等10个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独特资源优势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尽快形成“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大城市格局,推动西安—铜川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强公共交通快速干道建设,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向县城和重点镇延伸。加强县城、工业集中区、重点镇供排水、供暖、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配合)
  2、加快建设美好新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六到农家”(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到农家)工程,实现 “五通”(通班车、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网络宽带)工程、“六有”(有幼儿园班、有卫生室、有图书室、有文化活动广场、有商业服务网点、有垃圾收集站)工程,加快农村“三池一改”工程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建成10个环境优美乡镇、50个生态示范村;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新修“四田”10万亩,新造林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局等配合)
  3、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铜川市城乡统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探索建立城乡互促共进机制,加快铜川—富平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在试点地区和重点区块,逐步统一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户籍等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市规划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等配合) 
  (七)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创新职业教育”的原则,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改扩建乡镇、村级幼儿园,鼓励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就近入园。大力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配合)
  2、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继续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准入条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支持县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急救和疾控等机构建设。深入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加强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市卫生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人口计生局等配合)
  3、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障资金补助力度,继续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补助标准,加快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支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大优待抚恤支持力度,妥善解决老红军、老党员和军人、烈士遗属的生活困难。加强对残疾人、孤儿、流浪乞讨等人员的救助与帮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配合)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片区项目,完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加大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农工程。各类示范性、导向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到2015年,建成10个市级示范乡镇文化站,50%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到市级示范点要求,全市地面数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积极推行三网融合。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文化广电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宣传。各区县、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规划》,组织专题研讨,逐项研究、逐条解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吃透政策内涵,充分认识到实施《规划》的重要性和我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艰巨性。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使《规划》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规划》精神上来,把精力集中到落实规划目标任务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上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贯彻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在政策实施、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合力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狠抓项目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把《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和项目储备,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开工。对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重大项目优先给予以审批,优先给予扶持。着力把《规划》赋予的有关资源、产业开发的财政、税费政策、资源产品价格等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分析评估。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适时邀请省发展改革委领导参与,对我市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定期将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

网络编辑:发改委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