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动城乡产业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铜川市王益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涉及黄堡镇、王家河街道、王益街道17个行政村,总创建面积18.7万亩,核心区为黄堡镇。王益区围绕“发展都市农业,打造城市田园”目标定位和“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创建理念,聚力建设“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水果主导产业,做精做优蔬菜产业,壮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轴、三区 、多园”总体布局,推动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2023年示范园涉农产业总产值达11.2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35:27:38,示范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创建类型为产城融合型。
一、主要做法
(一)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王益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常务副区长任管委会主任。持续推动落实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建立示范园创建考评体系,形成了信息服务到位、政策配套完善、科技机构参与、督促考核措施到位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规划衔接更加紧密。将示范园创建工作纳入王益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聚力建设“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向龙头企业倾斜,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品牌化、高效化。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提气和乡村振兴提速发展,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政策引导指路护航。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突破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发展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分类补助,引领示范园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支持能人返乡创业、企业投资兴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发展,有效增强了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四)要素保障支撑有力。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用好用活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指标,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流转土地1.5万亩。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为姜女故里·秦人村落、益民农资仓储物流基地、军台岭景区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49.88公顷,为示范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五)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和引领作用。累计开展苹果、花椒、中药材管理技术田间实训等各类培训70余期,培训2400余人次,技术指导600余次。铜川秦韵种苗科技星创天地建成无毒苗木繁育组培实验室及智能温室。园内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成2个省级农业专家服务站,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六)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加大中省资金及专项债券谋划、储备和申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成功争取农村产业融合方向中省预算内资金4200万元、地方性政府专项债券3.78亿元,区级配套资金5680万元,用于项目扶持、数字农业、品牌打造等工作,加速示范园发展提质增效。
二、成效亮点及典型经验
(一)持续用力,不断夯实示范园发展基础
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示范园基础设施。实施3.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硬化农田道路12.2公里,输配水管网78公里,蓄水池6座1800立方。川瑶农村公路建成通车,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累计新建(改造)供电线路77.86km公里,新建配电变压器57台。建设标准化密植果园2580亩,改造果园及土壤质量提升1万亩,实现果园机械化作业面积1万亩,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4个。配套建设2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场、500头生猪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各1座,“以畜养果,以果促畜”的循环农业模式已见成效。
(二)创新模式,加快融合示范园产业链条
准确把握王益区“大城市小农业”、“大农村小城区”的区情,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技助推、典型带动、利益共享”原则,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集现代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1.果品储销协同发力。提升产后运储能力,建设3000吨现代化气调库1座,引进苹果4.0智能化分选线2条,购置果品冷链冷藏车8台,建成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孟姜红”品牌展销中心、鲜桃展销平台已建成投运,“孟家原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称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并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物联网+”、“直播+”等营销体系,与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造物流快递一站式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农旅融合规模初显。围绕“姜女故里”和“耀瓷家乡”两大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姜女故里·秦人村落、耀瓷文化基地、红色军台岭、山水王家河等景点建设,打造王益特色农旅融合品牌。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孟姜塬村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举办姜女故里·秦人村落第三届暑期啤酒音乐节、秦人民俗大年集系列活动等活动,充分融合农业、生态、文旅等有机元素,提振乡村人气,实现农村环境提升、城市空间拓展和城乡功能互动。
3.龙头带动显著增强。围绕打造“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发展政策,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硬件提升、品种培优、品牌打造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00余家,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服务带动农户4508户。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载体作用,引导龙头企业担当农业全产业链的“链主”,打通产业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4.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示范园积极推广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技服务+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精准到户的农技服务和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农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实施“改补为股”、“土地入股分红” “项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通过企业托管帮带、村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和农户务工等形式,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多方共赢,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农户增收。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二三产业潜力发掘不充分,果品加工及关联配套产业起步晚,新型经营主体及多元化服务组织需进一步培育。果业观光与王益区历史文化旅游的融合有待加深。
二是利益联结紧密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尚不健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王益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都市农业,打造城市田园”的目标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紧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薄弱环节,促进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继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功能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等现代功能扩展。
四是强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辐射带动效应。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着力突出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网络编辑:农村经济科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