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08-02 16:27

上半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紧盯目标、攻坚克难,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低位开局、二季度逐月回升,工业用电量、PPI、货运量等先行指标走势上扬,经济趋稳态势明显,呈现“农业稳中向好、工业持续回升、三产增长加快、投资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格局。但投资项目缺乏、结构不优,新动能发展缓慢,接续产业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66.53亿元,同比增长7.8%,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4.3%,贡献率为2%;第二产业增加值92.12亿元,增长7%,贡献率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69.01亿元,增长9.2%,贡献率为48.8%,三次产业比为3.2:55.3:41.4。

一、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2%。

与目标任务比,生产总值增速高于目标任务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目标任务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目标任务6.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目标任务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目标任务0.4个百分点。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7升1降。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提高0.5、0.5、0.7、6、0.4、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回落0.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与一季度比,7升1降。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提高2.7、3.8、1.5、0.2、0.1、0.1、0.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回落0.2个百分点。

(二)行业运行情况

农业生产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1.3和0.8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预计全市夏粮总产7.65万吨,稳中有增;樱桃等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增加、价格平稳、产销两旺;猪肉价格回落,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禽蛋价格恢复性上涨,牛羊肉价格平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较快,正邦生态循环农业、海升果业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

工业逐月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月低位开局后逐月回升,较年初提高5.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08亿元,同比增长6.3%,较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快速恢复、电力行业扩能增效带动支柱行业贡献提高,煤、电、铝、水泥四个传统产业完成增加值61.67亿元,下降0.8%,降幅较1-5月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下降14.7%,较1-5月收窄5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7%,回落3.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97.1%和39.9%;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个接续产业增加值增长42%,较上年同期提高23.5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7%。统计的45个工业品有33个产量增长,其中原煤增长10.8%、电解铝增长96.1%、发电量增长23.2%,水泥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下降25.6%和16.8%。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8个企业纳入电力直接交易试点。

服务业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9.01亿元,增长9.2%,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全域旅游加快推进,上半年,接待游客89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和31.6%。照金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贫困村电子商务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9%,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3%,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2%,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投资较快增长:市政府制定了追赶超越项目投资计划,出台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强化市级领导包抓、驻工地专员包办、新项目精心策划等措施,全面加强项目建设。涉及投资2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库上线运行。上半年全市施工项目969个,同比增长6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09亿元,增长16.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218.87亿元,增长19.9%。一产较快、二产回落、三产稳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5.6%和26%,第二产业下降15.1%,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9.7:26.6:63.7。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投资88.56亿元,增长24.6%,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增长7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1.7%。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加快,完成投资32.81亿元,增长33.4%,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4.33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18.04亿元,增长12.8%。

消费增长平稳: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9亿元,同比增长13.6%,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限上企业拉动效应明显,全市限上企业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延续今年以来的持续回升态势,较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78.7%。分区域看,城镇增幅低于乡村,城镇消费市场零售额增长1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3%;乡村增长15.7%,高于城镇2.8个百分点,占25.7%。分行业看,零售业主导消费,住宿餐饮业增速平稳。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0.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5%;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8.9%和18.7%,增速领先。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持续回升压力大。一是政策约束依然偏紧。“去产能”及“4.25”事故对煤炭行业的影响虽在快速缩小,但缩量减产已成定势。治污减霾、节能减排、“错峰生产”对水泥行业影响较大,水泥企业长期无法达产,美鑫公司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指标置换问题如不解决对后期工业增长十分不利。二是负增长企业趋势难改。上半年产值负增长企业49户,且多为煤炭、水泥及部分初加工企业,受政策和市场约束,增速短期回正难度大。三是后续工业转型项目极少,西洽会签约合同类工业项目中仅有陕西鸥克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线等12个开工建设,大量项目急需加快对接、完善手续、尽快落地开工。

(二)投资断档风险高。大项目带动不足,项目投资进入收尾阶段,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小项目拉动,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下降2.3%,仅占项目投资额的32.9%。西北耐物流园、华能铁路专运线、市医院南院、地下综合管廊、华夏南道、美佳华商业广场、恒源太阳城、宜君县城北街商贸中心、印台区老年养护院、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等项目推进较慢,董家河工业园区项目已无可报投资(美鑫一揽子项目计划总投资113.25亿元,已累计完成116.07亿元,完成进度为102.5%;董家河目前在库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2.48亿元,已累计完成122.84亿元,完成进度为100.3%),华能二期、旺旺三期、铜川市新区申河村片区棚户区改造、凯立高科技陶瓷挂板生产线、凯莱斯科艺术洁具日用瓷生产等17个项目本年仍无投资进度。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4.4%,民间投资下降20.1%。投资到位资金保障不足,均为下降。上半年工业投资到位资金下降17.2%,民间投资到位资金下降19.4%,房地产到位资金下降25.3%。国家预算资金和自筹资金支撑较弱,上半年国家预算资金同比下降9.3%,自筹资金仅增长3.5%。

(三)消费内生动力不足。传统热点消费增长趋缓,新的消费亮点不足,汽车、高档家具、装饰装潢材料、服装及电子产品等高层次消费外流。龙头企业效应不强,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仍以摊位式、分散式和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为主,大的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力较弱。旅游带动效应不佳,尚未形成吃、住、游、购、娱一体化旅游产业链,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难以长时间留住游客消费,拉动消费。

三、下半年走势预测

从国际、国内环境看,世界经济处于逐步复苏状态,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好转,推动国际贸易走向繁荣。从1-5月商务部对外贸易数据看,对外进出口贸易自2017年1月开始连续5个月正增长。美元今年2次加息后升值预期增强,形成外贸出口利好。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推进,高耗能和过剩产能加快出清,创新驱动下的高技术产业正在形成,新经济不断涌现,市场回暖及对经济的预期看好,2016年底以来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经济持续回暖特点较为明显。“一带一路”加速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步入新阶段,国际国内大势趋稳、趋好。

从我市情况看,由于今年集中开工项目的抓早动快和工业稳增长措施的持续用力,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但转型产业步伐慢、新增企业明显不足、后劲乏力的现状仍未根本解决。受“四上”企业培育不足、投资后续项目缺乏制约,后期工业、投资持续回升的基础不牢、压力较大,预计三季度经济波动下行,四季度回升压力凸显。工业方面,PPI同比涨幅从2月开始逐月回落,与购进价格的差距逐步缩小,企业利润空间面临收缩的可能,进而对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压力。煤炭行业仍是左右全市工业经济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去产能”背景下的供需失衡局面已有效控制,原煤价格回落趋稳,上年“4.25”事故带来的同期低基数将持续到三季度末,四季度基数压力仍较大,三季度将在上半年基础上小幅上升,四季度波动下行。当前工业企业仍面临“资金紧张”、“需求减少”及“成本刚性上涨”三个突出问题,特别是“资金紧张”已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投资方面,虽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大项目少、投资结构不优、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实体经济项目到位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后期投资持续增长。预计下半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持续下降需要重点关注。

四、对策建议

(一)增工业后劲。稳住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不放松,新增动能快补充,传统行业多延伸,激励政策早落实,在煤矿复工复产、水泥保量保价、铝业加快延伸、电力争取配额、装备制造业升级上持续用力,确保重点行业稳中向好。加快金融创新,稳健化解部分企业高负债及资金紧张并存问题,进一步壮大新动能,优化工业结构,推动新优势行业做大做强。加快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确保冶坪煤矿、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按期投运、第一时间入统。一企一策,重点帮扶负增长和增速过低企业,力争达效做贡献。

(二)稳投资动力。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和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各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工落地和投资进度,实现投资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的双重驱动。加快落实《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积极围绕打造关中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关中航汽铝材料工业配套基地等,大力包装、引进新项目,强链、延链、补链,促进形成更多集聚度高、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体。二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障有效投资规模。加大对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投资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持续提升民间资本在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文化体育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力。三是强化投资要素保障。加快预算资金早投放早见效,坚持财政、贷款、PPP等综合用力,改善财政金融支持,增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持续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三)提消费活力。稳存量、促新增、扶个体、兴旅游。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物流、旅游做文章,提升人气,高度关注在库商贸企业运行,重点监测零售业增速变化,保持现有企业较快增长态势。狠抓限上企业培育入库,重点排查水泥、煤炭批发、农资销售及专业合作社、创业创新基地企业,尽快完善相关资料,加快达标入库。促进商业综合体、综合市场统一收银,培育大个体,鼓励个体转法人,实现应统尽统。讲一个好故事,淡化煤城老观念,引爆热点,带动一批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四)抓“四上”培育。狠抓“四上”企业培育,紧密跟踪在建工业项目,建成达效早入库;对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加强摸排力度,加强对各区县及部门“四上”企业培育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激发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凝心聚力促使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