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促进铜川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谋划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精心绘制我市未来五年全面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铜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难得、任务艰巨,要求我们所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必须是一个对全市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加速推进全市产业升级转型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大幅度提高全市经济总量的规划,必须是一个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规划。目前全市“十二五”规划工作已经启动,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八个重点方面:
一、做好“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准确把握发展特征和问题。从我市情况看,“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目标任务已经超额完成。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5.86亿,财政总收入实现21.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9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717元和3968元,全市二级及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实践表明,“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但从发展特征看,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发展方式来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缓慢、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节能降耗矛盾仍然突出,资源城市转型任务艰巨;从发展基础来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生态、水资源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从发展动力来看,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国企改革、投资、财税、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仍然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逐一破解。
二、认真分析“十二五”面临形势,把握加快发展机遇。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宏观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换,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些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强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全省经济将持续攀升;我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城市,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信心更足、发展方向更明、发展思路更宽,加之我市能源、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十二五”时期我们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三、明晰“十二五”发展重点,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城市转型,创新发展模式这一重点,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目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高人民富裕程度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特别是规划中应包含可检查、可评估的量化指标,形成一套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体系。规划的目标与指标要力求做到既能全面反映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又能突出那些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反映政府战略要求的目标和指标;既是对“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的科学继承,又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机衔接;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要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研究设置一些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步伐。未来一段时期,铜川能否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编制“十二五”规划,应着重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改造提升煤炭、水泥、铝业、陶瓷、果业等传统产业,着力打造能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铝业四大产业基地。研究依靠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加快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源化工产业应着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转化利用,积极承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及西安周边地区的化工产业链延伸的深加工项目及配套项目;现代建材业应着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加快新型环保材料和陶瓷产业发展;铝工业应着力加快电解铝扩能,大力发展铸轧铝板、铝镁合金、汽车精密铝铸件等铝深加工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是汽车、航空零部件制造、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和环保设备制造等;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休闲食品等特色食品;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发电和制油、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半导体(LED)照明件等;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突出重点,做大景点、大精品,做大旅游产业,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努力形成渭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按照“建设渭北区域中心城市,有效带动渭北地区快速发展,连接关中经济区和陕北经济区,承接转化各自优势”的目标,重点研究如何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的城市化新格局,推动整个城市加快发展。以建设渭北中心城市为目标,拉大城市骨架;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团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走内涵式发展创新之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重点镇建设,优化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重点镇聚集,建设铜川—富平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大力发展商贸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快吸纳陕北向关天经济区转移的人口和经济区核心城市向外扩疏人口,加快“西铜同城化”步伐。
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谋划发展,关键是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由于改革的深入,“十二五”时期注定是一个社会矛盾较多、利益调整力度较大的时期。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十二五”期间,我市应以提高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为重点,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均等化水平。重点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医保、养老为主的各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多形式就业;同时应完善社会治安调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管理等。
七、强化节能减排,发展低炭经济。“十二五”期间,我市的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巨大。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努力抓好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型。应着力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社会服务”三大循环体系。重点是坚持走煤、电、铝、水泥、陶瓷联产联营的路子,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大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开发力度,形成若干个联产联营循环经济紧密联合体,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层次转化增值。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药王山周边大气污染治理,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广天然气、水煤浆等清洁燃料。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完善清洁生产机制,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实施“三个大绿和三个大水”工程,全面实现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八、突出重点项目谋划,落实规划任务。项目是规划的支撑和发展的关键,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的核心内容。要着眼全市长远发展,按照“大项目、大产业、大配套”的思路,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基础设施、优势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建设、生态保护、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做好、做足项目的谋划和储备,以项目支撑规划,以项目落实规划。同时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为今后项目、资金和政策的争取打下良好基础。
--- #turnpageflag# --- 网络编辑:靳贤孝
信息审核:admi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