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简报

来源:综合规划科 发布时间:2020-09-08 09:11

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各相关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和目标导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项保障措施落实有力,全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分别增长4.2%和2.5%,分别较一季度提升3.7和6.6个百分点。

一、“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稳就业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社区工厂建设的实施意见》《铜川市社区工厂建设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的措施,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在全省率先启动援企稳岗政策,为222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003万元,惠及职工18567人。对142家企业13360人落实线上技能培训补贴630万元;落实43家企业社会保险补贴310万元。认真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全市共减免(三项社保)社保费1.0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74万元。

二是稳金融方面。出台了《关于支持建设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的意见》,从组织领导、强化监管、引导激励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推动高质量建设产业园,更好发挥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产业园工作专班,统筹做好金融招商、金融改革创新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规划部署。对入驻产业园的上市挂牌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铜川市促进企业上市挂牌管理办法》《铜川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落实奖励等扶持措施。

三是稳外贸方面。外贸进出口总值较快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0家,外贸主体不断壮大。设立市级专项资金,根据外贸企业特点,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国际认证、生产线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补助扶持。落实外贸型社区工厂支持政策,制定《关于支持全市外贸型社区工厂发展的意见》,通过13条具体举措细化扶持企业进出口各个环节,确保外贸政策全覆盖。

四是稳外资方面。出台了《铜川市出口退税周转金贴息工作方案》,提前垫付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应退税款,有效释放跨境贸易发展活力。推进对外产业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依托陕西自由贸易区,积极申报铜川新区陕西自贸协同发展区。推进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经贸合作,在主要贸易国或有贸易潜力的国家设立商务代表处7处,推进人员和经贸往来。强化第二届进博会成果转换,全市签约项目26个,完成成果转换5亿元。

五是稳投资方面。制定印发了《2020年稳投资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行业部门包联、驻工地专员服务的“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做好中央预算内和省级基建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基建资金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1个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审核,12个完成评审,总投资30.86亿元,计划发行8.42亿元。制定了《铜川市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开展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活动5场次。组织开展关中协同创新项目观摩点评和“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策划包装培训。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增速较上月提高6.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六是稳预期方面。强化经济形势研判,组织开展全市各领域经济运行情况发布,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开展一区(县)一策高质量发展调研,夯实“六稳”“六保”任务。组织召开服务业工作推进会,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召开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了《铜川市2020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系统梳理谋划全年工作任务。开展了全市“营商环境大家谈”问卷调查,找准痛点难点,精准施策解决,企业群众对我市营商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认真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截至4月底,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1%,较一季度降低0.5个百分点。

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保居民就业。举办了“百日千万行动铜川市重点群体专场网络招聘会”,参会企业62家,提供招聘岗位2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219人。通过园区企业服务群、招聘平台定期发送网络招聘会邀请函及参会信息,组织工作人员入园区、入企业对网络招聘平台的使用进行指导与培训。

二是保基本民生。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工程,及时启动“下山出沟”移民搬迁,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2%,顺利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大力发展普惠教育,编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2018—2020建设规划》,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8.5%。不断加强公共医疗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开通上线,与坡头镇卫生院、黄堡镇卫生院等多家医联体协作单位开通远程医疗服务。

三是保市场主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实施“一网通办”,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深入落实服务企业帮扶政策,促进“小升规”“个转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尽早入规纳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市场环境。截至4月底,全市新登记企业1196户。

四是保粮食能源安全。印发了《铜川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铜川市粮食应急预案》等政策文件,实施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粮食价格、库存、销售和粮油市场动态定期报告制度,严密监测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扎实开展能源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能源行业执法检查。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千里眼”作用,及时处置煤矿超限报警,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应急和超前预防作用。全市粮食能源市场运行平稳,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效。

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达产,着力聚焦稳产业链供应链,坚持问题导向,解难题、破难点、疏堵点,促企业销售,稳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增长。截至4月底,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4%,较一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提升3.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4.2%,产销率90.3%,较一季度提升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增长,截至4月底,施工工业项目10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新开工25个。工业投资增长2.9%,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六是保基层运转。建立了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风险预警的区县及时提醒整改,确保各区县工资、运转和各项民生支出及时足额兑现。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压缩经费主要用于保基层运转。扎实推进基层财政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突出财源培植,全市38个乡镇(街道)财政所统一挂牌,农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类金融功能向镇村进一步延伸,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得到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和金融服务活力显著提升。截至4月底,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37亿元,相比1-3月降幅收窄9.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45%。

下一步,全市将建立“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定期督查通报机制,制定颗粒化工作清单,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