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专刊第13期)

发展改革简报第66期

实施四大战略 加快转型发展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5-10-21 10:25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铜川转型规划实施的最后五年。如何抢抓有限的政策机遇,加快铜川转型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结合铜川实际,要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统筹推进“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以问题导向为贴入点,积极实施深度转型战略
  “十三五”时期,发展模式将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型转型。铜川因煤而兴,经济发展重型化特点明显,要实施深度转型发展战略,着力在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上下功夫。
  一要转型升级传统支柱产业。按照“稳煤、扩电、强铝、优水泥”的策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煤炭产量,保障动力煤供应;加快华能二期和美鑫配套动力站项目建设,扩大电力产能;加强铝合金产品与终端应用市场的全面衔接,做强铝产业;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发展特种水泥等高端产品。
  二要创新提升食品制造和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与优势品牌,以台湾旺旺、凯维酒业、玉华酒业等企业为龙头,推动食品制造与农业融合发展,主打生态产品;加强与西安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依托西铜同城化,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把铜川逐渐建设西安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接续地。
  三要培育壮大新型主导产业。整合本地资源,强调招商选资,开发高端产品,重塑耀州瓷品牌,做优特色陶瓷业;要发挥“药王”品牌优势,围绕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做精中药制造业;要依托优质风力资源,合理布局风电,利用设施农业和煤矿采空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做强新型能源产业。
  二、以休闲养生为目标,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十三五”期间,投资方向将由基础设施投资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并重转型。铜川文化底蕴深厚,要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要积极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以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为核心,以工业遗产旅游为特色,以自然观光旅游、乡村旅游为补充,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体系。依托照金红色文化优势,发展以红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依托玉华宫、香山和陈炉等景区,发展以唐文化、佛教文化和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依托药王山的药王品牌和宜君的生态资源,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为主题的健康养生旅游。依托王家河、焦坪等采矿遗址,发展以参观矿井、废弃水泥生产设备为主题的工业遗产旅游。依托福地湖度假园区、新区牡丹园、金锁关石林、玉门生态旅游区、玉皇阁湿地公园、太安森林公园、龙山、云梦山等景区,发展以观赏体验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观光旅游。依托孙塬、申河、马咀、玉门、塬畔、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村镇和园区,发展以乡村生活体验、园区果品采摘为主题乡村旅游。
  二要合理布局全域旅游景区。充分发挥铜川旅游资源优势,以现有景区布局为基础,以交通网络为骨架,构建“一轴三镇两基地多点”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一轴”,即以南北交通线为轴,串联起铜川的新区、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以及宜君县。“三镇”即建设以玉华宫景区为核心养心小镇,以药王山景区为核心的养生小镇,以陈炉古镇景区为核心的陶瓷小镇。“两基地”即建设照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宜君健康休闲养生基地。“多点”即涵盖自然观光游、乡村旅游、工业遗产旅游等类型,分布在铜川全域的多个景区、景点。
  三要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方式。创新“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打造智慧旅游。设计包装旅游产品,凸显旅游主题,规划旅游线路,引培旅游人才,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打响铜川全域旅游城市名片。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十三五”时期,发展动力要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驱动,是铜川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一要创新传统发展模式。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化开发利用,积极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加快构建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运用国际领先技术开发利用风能、油页岩、煤层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开创了一条传统产业的绿色开发之路。
  二要创新发展休闲养生产业。以建设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整合、集成药王文化、佛教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和北部山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集保健养生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中药生产、医药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健康休闲产业链。
  三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以建设全国名优果业基地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大力发展苹果、樱桃、核桃等鲜干果,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创新“园区经济”发展机制。立足八大工业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放权、放手、放活”的原则,建立身份明确、事权集中、管理统一、决策独立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把园区建成承载项目和集聚产业的新航母。
  五是创新城乡发展模式。按照市区、景区一体,生活、休闲同步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将耀州城区建设与药王休闲养生发展相结合、照金镇区建设与红色景区开发相结合、陈炉古镇开发与陶瓷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建筑风格、城市色调、功能区布局上突出休闲养生、红色旅游、陶瓷文化等理念,加大开发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城镇化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四、以“一路一带”为突破,深入实施协同融合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是“十三五”时期的核心战略。铜川经济发展外向度低,要围绕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以关中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协同融合发展战略。
  一要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与西安海关的合作,做好市内外贸进出口企业跟踪服务保障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国际港务区的口岸和物流服务向西拓宽产品销路。整合全市数据信息资源,搭建集政务服务、业务服务和社会增值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通道。加快西铜城际铁路建设、董家河园区西北耐物流中心、新区果品物流中心建设步伐,把铜川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新起点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二要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陕西传统文化周等活动,扩大对外开放。出版一批我市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中外文出版物。加强与陕文投、陕煤化合作,加快四大景区建设步伐,与西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努力把铜川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新起点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推动我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关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扩大民间友好往来。
  三要深化经贸领域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与中亚国家在水泥、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在境外设立分厂。积极参加第二届中亚地区陕西商品展会和经贸合作推介活动,组织我市名牌产品企业赴中亚等地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和产品展销活动。
  四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组织参加第20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参与 “一带一路”陕港物流合作交流大会、“大美陕西”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会、陕深产业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戎河山)


网络编辑:云丰华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