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简报第77期

关于我市快递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6-06-29 18:31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信息交流、物品递送、资金流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成长复合型新兴服务业,对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与电商服务紧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快递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商品流通能力不断增强、居民消费不断拉动、就业得以增加、民生得以改善,不断推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围绕快递业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更好满足民生需求等问题,课题组力求通过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提出建议,使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创新措施,突出优势,加快发展,确保快递业真正成为提升城市转型、助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我市快递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数量发展迅速,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快递企业17个品牌,其中国有企业1家,顺丰、申通、圆通等16家民营快递企业;16家民营快递企业中,有申通、圆通、韵达等10家独立法人企业,顺丰、宅急送、品信等6家分支机构企业;16家民营快递企业中有15家跨地市经营企业,有1家铜川本地经营的同城快递企业。全市有快件分拨处理场所7个,共有各类快递营业网点88个(不含邮政代理网点),其中城市56个,乡镇32个。我市不断加快快递企业经营网点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快递企业普通网点、形象店和分拨中心制定达标评定标准,指导铜川市韵达、圆通快递公司和顺丰铜川分公司等快递企业规范生产场地、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全市建成了多个形象佳、服务好、管理规范的快递企业品牌门店,推动了行业形象建设。积极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重点推动了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EMS网点全市县、区全覆盖和在全市重点乡镇的全覆盖。

铜川市各县区快递经营网点汇总表

区域

耀州区

王益区

印台区

宜君县

  

城区

22

19

8

7

56

乡镇

11

5

11

5

32

小计

33

24

19

12

88

铜川市各品牌快递经营网点汇总表

品牌

EMS

圆通

申通

汇通

韵达

顺丰

宅急送

天天

全峰

黄马甲

诚城

品信

优速

德邦

国通

合计

城区

3

7

4

5

4

10

3

2

3

4

2

1

3

1

2

1

1

56

乡镇

3

5

6

5

13

32

小计

3

10

9

11

9

23

3

2

3

4

2

1

3

1

2

1

1

88

  注:所有网点不包含邮政企业ems乡镇代办点,韵达、申通、圆通在全市实现了县区全覆盖。

  (二)业务量有效增长,收入显著增加。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1974.73万元,同比增长42.55%;快递业务量完成134.17万件,同比增长46.39%;快递投递量完成555.75万件,同比增长50.46%,快件累计收投比为1:4.14。 其中,同城业务量完成65.01万件,同比增长36.98%;异地业务量完成69.14万件,同比增长56.55%;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完成0.02万件,同比下降24.64%。同城及异地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国际及港澳台快件业务量下滑。同城业务收入完成382.7万元,同比增长22.77%;异地业务收入完成1045.62万元,同比增长22.44%;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完成4.74万元,同比下降5.63%;其他业务收入完成541.67万元,同比增长152.45%。 同城、异地快递业务收入增加,国际及港澳台快件业务收入缩减。对比2013年至2015年全市快递业务数据,全市快递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业务量和投递量快速持续增长,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增加。

20132015年快递业务数据对比

指标

单位

2013

2014

2015

一、快递业务量

万件

55.55

91.65

134.17

其中:同城

万件

29.67

47.46

65.01

异地

万件

25.86

44.16

69.14

 国际及港澳台

万件

0.02

0.03

0.02

二、快递业务投递量

万件

188.50

369.36

555.75

三、快递业务收入

万元

931.23

1385.25

1974.73

其中:同城

万元

263.44

311.68

382.7

异地

万元

598.32

854.01

1045.62

 国际及港澳台

万元

3.26

4.99

4.74

其他

万元

66.21

214.58

541.67

  (三)从业队伍壮大,个人收入稳定。随着我市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快递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5年年末,全市快递行业从业人员254人,比2014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21%和44.3%,持有快递从业资格证人员169人,总体持证比例达到66.7%。 快递人员实行计件工资,根据服务质量和派送时效,人员工资略有差异。顺丰快递员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顺丰企业还为快递员工购买个人保险。其他快递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在2500—3000元左右。
  (四)监管制度日益完善,技能培训不断加强。我市十分重视快递业安全监管,专门成立了由市邮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国安局、市工商局、市综治办等单位组成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工作分工,增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合力,维护全市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印发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保障快递企业运输车辆便捷通行的通知》、《关于加强铜川市邮(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关于印发铜川市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机关公文寄递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积极加强培训,确保行业安全,累计对各企业进行安全培训550余人次,有效的强化了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全市寄递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培训,开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培训,各寄递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了安全制度,加强安全设备建设,杜绝禁寄物品通过寄递渠道流通。
  二、我市快递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快递业发展。由于快递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没有严格的准入限制,快递行业在市场经济模式主导下,发展迅猛,多数快递企业虽在部分重点矿区、乡镇进行了布点,但网点少、密度小、层次低,网点条件简陋,铜川快递企业在资金、技术、现代化设备投入等方面投入和支撑仍然不足,快递企业竞争层次较低,行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收投比问题突出,产业发展关联度不高。2015年铜川快递投递量完成555.75万件,其中收件仅为134.17万件,快件累计收投比为1:4.14,显示铜川快递仍以投递为主,“快递逆差”现象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我市产业外向度不强,资源产业与快递业的关联度不高,就发展质量来看,我市邮政、快递综合服务能力普遍不强,邮政、快递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深,发展模式粗放。
  (三)本土企业培育不够,对经济增长贡献小。我市虽然共有17家快递企业,但是本地经营的同城快递企业仅有一家,在经营效果方面除了增加就业和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外,没有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由于经营方式以加盟店的形式居多,因此快递企业利税大部分上交给省级主管部门,对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没有实质贡献。
  (四)政策扶持力度薄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按照《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全市快递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分散、运营管理问题滞后等问题凸显,标准化网点建设工作仍显滞后。我市对快递企业的健康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在资金帮扶和土地供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除顺丰有较为规范完整的培训以外,其他企业较少开展职业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严重制约行业服务能力提升。
  (五)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为全面管理快递行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邮政管理部门,省(市)也有对口行业部门,但在县(区)未设立邮政管理部门,全市快递行业基本处于自发式发展状态,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隐藏着储多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有一定影响的不利因素。快递行业的统计工作在全市统计部门没有全面的统计,造成统计空白。责任盲区和安全漏洞时有发现,严重制约快递业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快递业提速发展。一是加大交通网络建设,实施好快递“上车上机”链接工程。对我市境内国省道和县乡村道路加快提升改造,不断增加货客车通车线路,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建设。积极推行试点县乡快递“货运班线”模式,鼓励县乡村客运班车代运快件,减少中间环节,推动快递“上车”。抓住我省西榆高铁建设机遇,增加我市高铁沿线快递周转站点建设,提高快件周转率。支持快递企业增开快件直达机场“上机”快递业务,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到2020年,实现航空快件运输比重超过30%,铁路快件运输比重超过20%。二是加快城乡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扩大快递经营网点覆盖面。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写字楼、校园等人口密集地区的末端配送创新模式,推广智能包裹柜模式,完善无人值守快递站建设。整合乡村邮政、商贸、供销、农资等公共资源,把快递服务网点与乡邮、村邮点、供销、农资点、客货运输等网点有机结合,解决好农村快递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到2020年,快递服务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00个,网点服务面积密度20平方公里,网点服务人口密度4000人,重点快递企业县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做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三是规范快递车辆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快递专用电动车城市收投服务的管理办法,对快递车辆统一标志,在城市通行和临时停靠作业方面提供便利,加大对快递干线、支线车辆进城和市区投递工作支持力度。到2020年,实现快递车辆标准化建设达95%,绿色环保车辆达95%。四是增强网络覆盖能力,实现全区域覆盖,构建层次分明、网格清晰、末端完整、投递高效的快递网络。到2020年,重点快递企业快递员手持终端设备配备率、快件在线跟踪查询服务提供率、监控摄像头覆盖率分别达100%,GPS安装率超过50%,电子面单占比超过20%,重点快递企业自动分拣设备配置率超过80%,智能快件箱派件量占比10%左右。
  (二)增强快递业与关联产业协同合作,促进快递业多层面发展。一是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搭建我市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开展网络购物和网上批发交易,实现实体商店和网上商城有机结合,扩大快递总量运送规模。二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挥我市便捷的交通枢纽作用,突出仓储大、运输快的区位优势,建设中药材物流园区、果品物流园区和美鑫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干线物流+中转仓+快递”模式,支持货运站、快件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功能区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与网流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性配送物流区,提高快递物流配送率。依托中粮集团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集冷冻、仓储、冷藏、运输为一体的冷链配送高标准快递企业,增加粮食、农产品、食品加工、药品等产品的保鲜增值。到2020年,区县全部开通冷链快递业服务。三是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合作创新发展。以台湾旺旺、凯维酒业、玉华酒业、方舟制药等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向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拓展。支持制造企业外包服务环节依托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引导快递企业进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发挥生产要素集聚优势,创新服务产品和配送体系,提高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三)着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增加快递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一是细化措施,出台有效的扶持政策,不断强化市场监管,降低准入门槛,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着力打破行业垄断,实行公平竞争,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知名快递企业区域总部落户铜川。二是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股、入股,通过快递企业直营延伸、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引进一批有带动和辐射性强的重点企业,建立我市本土快递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到2020年,全市重点培育1家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快递企业,3-5家业务收入超二百万元的快递企业。三是引导本土快递企业积极运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本土快递企业逐步形成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铜川快递企业。到2020年,实现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万件,年均增长25%左右,快递业务收入突破45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的“两个突破”目标。
 (四)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快递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行业出台的服务业相关政策,对快递行业发展积极予以政策支持。优化税收措施,鼓励快递企业推广使用手持税控终端开具普通发票,对购置手持税控终端成本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落实国家鼓励类服务业价格政策,对快递企业在用水、用油、用气、用热实行与工业企业同价。保障土地供应,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快递园区建设项目,供地方式可参照工业项目用地。鼓励利用在实施城乡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发展快递服务业。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企业或单位利用原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兴办快递服务业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二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落实深化快递行业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对快递企业实行同一工商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一照多址”模式,精简企业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备案手续。三是强化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快递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和产业园区申请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重要的快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补助、贴息扶持,经批准可给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优惠。对注册地在铜川的快递企业加大政策扶持,每年开展快递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对优秀企业进行奖励。四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我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快递物流等学科培训,合作共建业务技能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训基地。将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纳入我市培训补贴范围,逐步实现快递企业全员持证。建立政府与创业者沟通、交流的联络协调服务机制,为小微企业、草根群体创新创业排忧解难,保障从业人员劳动权益。
  (五)加强快递业组织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理顺快递业管理渠道。市、区(县)各级政府要明确快递业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快递业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及政府部门与快递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搭建政府部门间、行业组织间、企业间的全方位协调沟通平台,推进我市快递业发展。二是编制完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立足我市资源、区位、产业基础优势,依托“一带贯南北、两心缀七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着重打造以铜川苹果、宜君核桃、孟家塬鲜桃、陈坪大樱桃等特色水果为主的输出型快递业,创新发展以耀州陶瓷、养生保健产品为主的特色型快递业,全面提升以王益—印台一体化商贸餐饮流通为主的快递网点覆盖面。将快递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快递业与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交通运输、物流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强化快递业统计监测。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性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快递业动态发展监测等工作,拓展信息获取渠道。统计部门要通过数据分析、多层调研,制定《铜川市快递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快递业调查统计制度,新增快递业统计体系。四是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快递业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快递行业协会制度,不断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服务规范标准、引导快递业升级和拓展产业领域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用户申诉与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常态化安全检查制度,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到2020年,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控制在5%以下,快件延误率不超过5%,快件损毁率不超过5%,快递丢失率不超过5%,确保快递业稳定、安全、有序发展。

 


网络编辑:云丰华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