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加快推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 戎河山

来源:转型办 发布时间:2012-05-03 08:46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规划明确了我市“建设区域建材中心、交通枢纽和果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成员城市,我市应抓住用好这一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着力在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城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

     一、加强功能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在高效集约发展区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八个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产业体系建设,每年引导2―3个有规模的产业类项目落地建设,使园区成为高效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抓住《规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争取使新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旱作农业发展区建设方面,按照“稳定粮食生产、做强果牧产业、做精区域性特色产业、扶持农村非农产业”的思路,加快形成“六大农业板块”,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即:宜君县、耀州区北部山区和印台区金锁关北部山区以生态种养业为主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板块;210国道和305省道沿线以奶牛、生猪、肉蛋鸡规模养殖为主的优势畜牧业板块;以印台区、耀州区中北部和宜君县东北部中晚熟苹果,新区、耀州区和王益区南部大樱桃、鲜桃和中晚熟苹果,耀州区西北部山区和宜君县、印台区西部核桃为主的优质果业板块;旅游景区周边、城郊结合部休闲观光农业板块;以西北现代苹果物流中心和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业板块。在生态环境修复区建设方面,要通过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淤地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市域内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程。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方面,要对太安、香山自然保护区和玉华宫森林公园、照金丹霞地貌、赵氏河湿地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严禁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倾力把玉华宫、照金、赵氏河打造成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煤炭、油气、油页岩等接续资源的勘查力度,实施一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共伴生、难选冶矿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按照《规划》确定的我市“建设区域建材中心”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材,提高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开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尽快开工建设华能铜川电厂二期和国电热电联产等项目,积极发展煤矸石发电,逐步减少煤炭外运量,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研究和示范,构建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宜君油气资源开发;积极发展风电,加快阿庄风电场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探索推进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利用;加大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引进优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抽采煤层气,建设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促进印台油页岩的高效开发,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支持重点企业发展铝镁合金深加工项目。二是加快接续工业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产业,推动采掘设备、输变电设备、特种运输工具等制造业发展,重点抓好高低压电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星材料公司耐磨材料项目扩能,加快陕煤化集团公司PVC管材、爱康管业等项目建设,引进实施一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及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项目,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加快发展LED光伏照明、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依托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民间工艺、书画陶瓷、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扶植名牌文化企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发红色革命游、历史人文游、自然生态游、乡村民俗游、体育运动游等丰富多彩的复合型特色旅游产品。打响“药王”文化品牌,把休闲养生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加快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耀州窑博物馆、药王山旅游精品景区建设,主动融入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精品旅游线路和秦始皇陵-玉华宫-黄帝陵-统万城历史人文旅游线路,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快完善现代贸易和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业。加快建设铜川建材物流中心,加强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加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等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点。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新型物流主体。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战略,以周陵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带动宜君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园区,新区、王益生态休闲农业园区、耀州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加快发展,着力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果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完善城镇体系。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构建以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为骨架的大城市格局,使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5万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加大新区开发建设和北市区改造提升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休闲养生城市。抓住《规划》支持老区重点建制镇建设和黄堡镇、陈炉镇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的机遇,加快宜君县城建设和黄堡、陈炉、坡头、照金、红土、彭镇等重点建制镇建设步伐,培育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度假、民俗风情、商贸流通、特色手工等特色小城镇。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我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定位,实施打通境内铁路与西延铁路等的连接线项目,加快建设西铜城际铁路和华能铜川电厂、国电热电联产铁路专线,完善环状铁路网;争取尽早建成延铜高速、210国道铜川段改线工程和耀旬公路,尽快完善市域内二、三级公路网络,形成“六纵六横”的公路交通干线网络。加快实施龙潭水库、雷家沟水库、孙家河水库、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城乡供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集雨灌溉等工程,争取桃曲波、玉皇阁水库水源尽早用于铜川,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快建设铜川宝鉴330千伏变电站,新建改造2个110千伏、12个35千伏输变电设施,力争规划建设与华能二、三期配套的750千伏变电站,增强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试点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强化农民职业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推进农民专业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及淤地坝建设力度,促进工矿区生态恢复。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成果,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强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绿化。实施210国道铜川段和药王山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进药王山周边水泥企业的搬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强产业废物循环利用。
    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幼儿园建设,努力改善学前教育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县城、中心乡镇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落实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倾斜政策,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二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装备水平,推行乡村一体化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三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以乡村、城镇社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县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加强农村互联网接入能力、启动实施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四是扩大就业。坚持以非农产业和小型企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规范发展中介服务,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互补。加快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尽快实现全覆盖。提高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抚恤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妥善解决老红军、老党员和军人、烈士遗属的生活困难问题。逐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面向老年人、孤儿、残疾人、流浪未成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人群的福利机构设施。大力培育基层慈善组织,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 #turnpageflag# ---
网络编辑:发改委管理员
信息审核:admi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