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善民生 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来源:社会发展科 发布时间:2020-01-16 16:34

2019年,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原则,切实加强民生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用心落实民生实事,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截至12月底,建成项目176个,在建项目111个,完成投资31.89亿元。

一是有效实施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03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194人,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就业技能培训10678人,创业培训20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省8.0%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是加快推进收入倍增工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5万亩,粮食产量可达到26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市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10.33万亩。农业建设项目有力推进,陕果集团农资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5.6亿元;海升集团苗木繁育基地已完成投资1900万元;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已完成投资1.07亿元,已建成7个大型青贮窖、45栋牛舍等,引进饲养纯种进口安格斯肉牛300头。农机具补贴、粮食综合补贴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共发放保障金20293.1万元,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1640户27382人,保障特困供养对象1377户1430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3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75万人,失业参保人数9.74万人、工伤参保人数11.91万人。建成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9个智慧社区及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养护院主体楼均已建成;市福利院室内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市老年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一期西侧出正负零,累计完成投资9382.12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投入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1.88亿元,补助性教育资金投入1.52亿元,全面实施30所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26亿元,新区梅乐园中学开工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铜川学校建设稳步推进,陶瓷学院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陕西中医药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学院纳入到铜川大学园区规划。规范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使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5%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1%。

五是全力推进全民健康工程。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铜川国家老年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全民预防保健水平,加快健康城市建设步伐。目前,市卫生监督综合楼、宜君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区锦绣园社区医院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建成开诊,市中心血站迁建项目、铜川五官医院、耀州区小丘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完工,耀州区孙思邈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孙思邈针灸医院基本完工,省职业病防治院落地铜川,铜川市康养产业规划编制完成,铜川国家老年公园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全市61人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20家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试点顺利完成。第五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铜川分会、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依托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立中医养生文化研学基地,接待研学游10万人次。

六是文化旅游服务工程惠及全民。制定《铜川市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完成了《铜川市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提升规划》编制,组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专家库。铜川博物馆正在抓紧实施室外景观建设等收尾工程,铜川剧院即将投用,玉华宫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维修项目正在施工,陈炉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完成主楼建设,旅游“厕所革命”建设公厕64座,完成景区绿化造林面积450亩。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上等级率、“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落实率、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公共文化演出400场,第26届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演出37场,参演节目600余个,参演人数3600人次,受惠观众累计6万人次。2019年全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400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6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和20%以上。

七是齐心协力消除贫困。投入扶贫资金3.84亿元,实现23个贫困村退出,脱贫2029户5606人,水、电、路等3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556户移民搬迁户全部入住,耀州区、印台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宜君县、王益区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成果有效提升,全市整体脱贫目标顺利实现。

八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完成56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6.61万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152.5平方公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完成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点686个;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全市村庄绿化率达38%以上,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0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88.02%,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6%;整治村道、巷道220余公里,清理河道328公里,涝池73个,清理村内沟塘790个,将城郊21个村生活污水并入城市污水主管网,建成20多处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8个村建成农村人工湿地或生态涝池处理项目;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210座;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行政村、自然村动力电改造任务,为广大农村多种经营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电力支撑,贫困户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电力保障达到100%,满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副业加工、乡村旅游以及抗旱防汛、农业生产等用电需求增长,村村通动力电100%。

网络编辑:社会发展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