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来源:综合规划科 发布时间:2018-10-12 11:29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我市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在全省“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会议召开后,迅速成立了“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制定《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召开铜川市“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明确评估重点、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紧扣全市“十三五”规划整体目标任务、约束性指标开展调研,对标主要指标计划和当前完成情况,查找差距,提出对策。

(二)深入调研,扎实开展评估。坚持调研先行,专家论证,深化对市情和产业的认识,在全国和区域配置资源,瞄准转型城市先行区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的产城定位,聘请近百家国际一流、国内一流、行业一流的创意策划和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3个多月的研判研讨,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行业专项规划、生态水系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修编任务,提出了打造“超大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路由和方法,廓清了经济工作思路,夯实了“稳”的基础,明晰了“进”的方向。

(三)科学评估,认真撰写评估报告。为了科学严谨、客观准确评估我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采用自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开展评估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各专项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我委会同西安隆基城乡规划研究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前瞻导向,研究起草形成了中期评估报告初稿。8月初,召开了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讨论会,就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专题研究讨论。目前,评估报告正在根据征集的意见建议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聚焦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突出“四轮驱动”,强化“三区支撑”,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六次、十五届人大八次、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聚焦追赶超越,多措并举稳增长。先后出台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管理办法、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及时出台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招商引资的意见和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组织了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观摩和“百天百项百企百亿”投资促进工作。涉及项目377个、总投资2554亿元的重大项目库和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累计实施3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5亿元。包海线西安—延安—榆林高铁西延段项目开钻,华能铁路专用线建设基础工作启动,美鑫锦阳电厂1、2号机组等26个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15年的383.9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6.29亿元。

(二)紧扣转型发展,靶向施策调结构。认真落实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出台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提质增效“铜十条”和四个配套实施意见,全面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双百工程和中小微企业双千工程,力促工业企稳回升、提质增效。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建立了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航空汽车材料、装配式建筑、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丝博会举办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发展论坛暨项目推介会、航空汽车用铝及新材料产业峰会、“一带一路”陶瓷产业对接会等6个专场推介会;数字经济扬帆起航,摩贝、世纪华耀等14家数字经济企业落地注册,交易额达到4.96亿元,耀州区电子商务零售额排西部第14位,陕西第2位;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集群项目进展顺利,坡头工业园区列入全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全景铜川建设,孙思邈纪念馆建成开放,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玉华宫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宜君旱作梯田被授予省级农业生态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世界养生大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1.4%,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市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实现“三连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底的7︰59.3︰33.7,调整到目前的4.2:39.3:56.5。

(三)夯实三农基础,聚力攻坚抓脱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精准实施各项脱贫工程。盐铜扶贫协作纵深推进,今年5月份市党政代表团赴盐城推进对口扶贫协作,2017-2018年共落实苏陕扶贫协作省级项目资金2800万元,2017年实施帮扶项目64个,其中产业帮扶项目26个,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的3079户、94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增收受益;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208名,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电商服务站贫困村全覆盖,荣获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市。盐铜扶贫协作扎实推进。2625户902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全覆盖,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丰”。“铜川苹果”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铜川大樱桃”被指定为2016年G20农业部长会议专用果,印台区被评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步寿塬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席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评为全国示范社,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评为省级百强示范社。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我市获得后稷特别奖16项、后稷奖17项,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

(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机制增动能。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制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措施和专项行动计划,及时制定处理“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引导退出煤矿21处,淘汰落后产能105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4%、36%,从严控制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印发《铜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划》,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政府债务杠杆率。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推进,8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公布《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全面依法推行“双随机”抽查制度,取消、停征或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1项,完成各类改革任务共计218项,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与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市、尼日利亚克里斯河州建立了友好关系,与韩国奉化郡的友城关系不断深化。

(五)统筹城乡发展,系统发力优环境。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评审。我市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宜君县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309省道川口至陈炉公路路基贯通,华夏南道、华原西道建成通车,改善农村公路241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全覆盖,铜川交通“一卡通”系统建成运行。新增天然气用户1.03万户,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43万平方米。黄堡省级重点示范镇和照金、陈炉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完成投资11.5亿元。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个、创建村80个。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拆除燃煤锅炉516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市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我市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45亿元。植树造林1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13.35平方公里。

(六)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享促和谐。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5%。城镇登记失业率3.23%,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耀州、印台被列入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养结合、社会办中医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全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落户铜川,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收到省政府表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宜君县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不断深入,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十三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17%以上,提前三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全覆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馆建成开放,文体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印台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通过验收。我市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十三五”规划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压力依然存在。受去产能、治污降霾、节能减排等调控力度加大影响,传统产业影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小,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承压较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均未达到目标,对“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影响较大。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转型发展较慢,发展质量不高,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分量大、转型慢,装备制造、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周期长、见效慢,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足和人才资源的短板制约,导致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新经济突破不大。

(三)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臭氧污染对铜川空气质量改善影响大,漆水河、沮河水质虽有所好转,但仍不能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约束性指标与“十三五”规划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不少短板。老城区供气、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新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欠缺,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领域仍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五)城市开放度不高,发展外向度较低。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走出去”缺乏参与热情。外贸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多,政策洼地效应不明显,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外贸服务机构、中介机构缺乏,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家无商检、无海关、无口岸地市,无法有效服务企业。外贸发展培育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外贸企业在退税、汇兑方面存在制约因素。我市仅距中国自由贸易区(陕西)40公里,自贸区是外商外资企业的首选地,虹吸效应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十三五”的后两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构建具有铜川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要继续围绕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建设,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补齐工业、服务业、城市经济三大短板,激发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展现新形象,促进经济超常规、裂变式持续健康发展。

(一)围绕“三大新突破”集中发力,助推铜川经济冲出重围。一是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加速工业经济突破提升。着眼实现工业产值近期1000亿元和远期3000亿元的目标,布局实施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丝路陶瓷5大工业产业集群,打造环保水泥、洁净煤化、油气资源、电力产业、装配式建筑5个组团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部落”,力推工业经济向全链条、集群化、高质量大幅转变,实现工业经济振兴腾飞。加快推进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建设,实施商业航天城测控中心基站项目,启动新区装配式住宅示范工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工业经济逆势上扬,不折不扣落实好“铜10条”及40条配套措施,加速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快推进6万吨高性能航空铝材、10万吨铝合金中厚板材、铜铝复合材料项目,开工建设600万只铝轮毂、200万套车桥等重点项目。力促美鑫产业集群加速闭环,全面释放产能。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项目落地开工。二是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推动全域旅游突破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全景铜川”战略,以打造“四大核心景区”和医养产业、文化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培育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照金香山编制完成5A级景区创建提升总体规划和香山景区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玉华宫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和项目设计,开工建设“一带一路”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精品民宿,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特色景区。遵循“显山、露水、强区”理念,规划建设药王山景区和国家中草药植物园,深度开发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品,全面打响“药王故里”文化品牌。加快陈炉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陶瓷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基地。加快耀瓷文化小镇建设,办好纪念耀州窑1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耀州窑国际陶瓷文化展。全面梳理铜川旅游道路肌理,规划建设“照金—薛家寨—秀房河”和“王益区—王石凹煤矿—陈炉古镇—耀州区”等旅游线路,全面开创铜川全域旅游新局面。三是以增强辐射力为目标,力促城市经济突破提升。着力打造区域交通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立体化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宜君通用机场、西延高铁铜川段、合阳至铜川高速等重点项目,形成交通大循环、旅游大环线和商流大通道;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积极融入陕西自贸区、西咸港务区和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加速“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运用,争取陕西货运机场落地铜川,建成关庄物流园、西北耐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加快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积极争取陕西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设立丝路国际陶瓷学院,筹建大数据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在铜创办幼儿园至高中基础教育园区;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提升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合理分流、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的战略合作,加快中医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在铜建设“一带一路”中医药学院。五是着力打造区域宜居宜业中心。加快城市改造提升步伐,坚持推进新耀一体化发展,做大做亮主城区,实施好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新耀水系建设;抓好公共充电桩、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城市、景区、道路沿线标准化厕所建设,全面打通城市“断头路”;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城市空间优化、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配套“三大提升工程”,启动王益区漆水河两岸拆改项目,扎实做好城中村、棚户区、老社区、小街巷人性化整治,大力推进“三疏”工程,促进城市空间扩容、业态向中高端发展;加快宜君秀美山城建设,把宜君建成具有山水灵气的休闲胜地。加快实施城市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持续用力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二)加快实施“引领发展六大计划”,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上市公司“飞龙计划”。通过设立定增招商、并购重组等基金,引导一批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吸引一批上市企业落户铜川,打通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两池水”。要依托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债券发行的绿色通道,争取上市公司迁址或投资铜川。通过嫁接、勾兑推动优质标的企业迁址铜川或与本土企业联营混改,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要创新思维抓活财税金融,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金融企业聚集铜川。建立完善小微金融互助联盟、资产交易中心、金融行业协会、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以市场化理念运作产业引导基金,扶强扶优实体经济。要树立“大家理财、全民聚财”理念,围绕“财税增收计划”实施综合治税,扩大投资供给。二是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出台《铜川市科技创新实施意见》,保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和财政R&D经费支出逐年稳定增长,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合作、多元投资、成果共享的“孵化模式”。要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推进现有企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或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100家科技创新型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实现由传统生产型向科技引领型转变。三是民营企业“增效计划”。在全社会树立“民营企业家光荣,工商纳税者光彩”导向,推进“百企带动,千企示范”计划,抓好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联营混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等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强化包容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由作坊式低层次经营向规模化高层次经营的转变、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让民营企业成为铜川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间投资年均增速30%以上,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占比逐年提高10%以上,使民营经济成为铜川经济一张靓丽的名片。四是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活动,一对一解决企业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重奖新增规上企业、纳税过亿企业、品牌功勋企业和新落地、投产企业。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快船计划”。紧盯一切招商平台,抓住一切招商机遇,强化“招”的意识,抬高“招”的标准,瞄准资金雄厚、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的“国字号”企业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提升招商引资的标准和质量。要创造“引”的路径,提供“优”的服务,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在铜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生产基地。全面推行“四个并联审批”,妥善解决环评、拆迁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零障碍进入、零障碍实施,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尊商的良好氛围。 六是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力争用3到5年时间,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确保城区人口稳步增长。全面放宽户籍准入条件,大力推行“一人落户、全家随迁”政策,推动人口快速聚集。严格落实以招才引智推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办法,扎实推进博士硕士进铜川、领军人才兴铜川、产业大军建铜川、乡土人才迁铜川、返乡人员留铜川“五大工程”。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创业就业协同联动机制,以人才聚集带动产业聚集,推动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发展。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统筹优化资源、空间、产业布局,促进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积极开展城市设计,优化空间形态构造。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成数字城管平台。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支持新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培育科技型企业,着力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耀州区“2342”工程建设,推进新型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打造全市转型发展先行区。加快王益区“一轴两园三区”建设,促进休闲购物、配套加工、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动印台区“一心一带四园四区”十大板块建设,努力突破工业瓶颈制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宜君县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避暑休闲产业,打造绿色休闲度假养生基地。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9个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和19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田园综合体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效益、扩大规模、打造亮点。大力推广“海升模式”,推动果业合作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经营,努力打造百万亩果园和超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北农科技、四川新希望、哈妹兔业、甘肃中天羊业的务实合作,加快建设50万只肉羊生产加工基地、5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基地、1500万只肉兔生产基地、5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实施好农村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以点带面、建管并重,根治污泥浊水,消除脏乱差现象。坚持富民导向,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三变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流动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美丽宜居示范村。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全力推进治理防污。一是着力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制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启动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境内河流水质提升和生态补水项目、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理工程。加快土壤污染源详查,狠抓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和管控,搞好修复试点。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置,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做好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赵氏河、沮河、福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试点。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三是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引导国企、民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方面资金投入,积极培育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健全环保督察、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率先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积极巩固提升就业扶贫基地效益,扎实兑现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加快实施《铜川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滚动计划(2018年-2020年)》,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智力帮扶、助医助学、劳务协作、社会帮扶和人才交流等六项盐铜扶贫协作重点工作任务,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建立全市乡镇技能培训工作站网络,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和致富能手。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保持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持续做好低保、优抚、救助等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新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攻坚计划,积极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深入开展“唱响铜川”“舞动铜川”“诗画铜川”“书香铜川”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推进健康铜川建设,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