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川市2018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综合规划科 发布时间:2018-10-12 11:25

——2018年8月28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晓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铜川市2018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系统发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持每周专题会议研究个性问题,以市场主体倍增做大规模、以产业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较好地按期推进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定的计划任务。

1-7月份,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0亿元,增长6.6%,低于计划任务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亿元,增长11.5%,低于计划任务1.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5600元,分别增长8.6%和9.1%,均高于计划任务0.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29亿元,增长9.7%,高于计划任务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低于计划任务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计划任务0.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29%,CPI涨幅为2.1% ,均在控制范围之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6%,下降幅度超出省考目标4.1个百分点。加快追赶超越、精准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遇到较大困难。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投资平稳增长。出台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制定印发了全市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快船”方案,强化市政府领导包抓、驻工地专员包办等措施,重点项目一月一次集中开工,先后集中开工四次,开工项目163个。1-7月,140个实施类重点项目中,在建项目122 个,完成投资99.1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41.8%。71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6.2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67.3%;69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2.9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23.3%,建成项目3个。围绕超大产业集群,策划包装项目285个,概算投资6000亿元。全力备战参加丝博会,举办招商专场6个,签约项目387个,涉及金额2509.05亿元,合同项目开工率为65.96%,资金到位率12.8%。全市市域外到位资金172.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2.8%。

(二)结构调整加快。认真落实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出台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提质增效“铜十条”和四个配套实施意见,全面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双百工程和中小微企业双千工程,力促工业企稳回升、提质增效。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完成企业优选,71个光伏扶贫项目并网过半。召开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观摩会,陕建工新型材料工业园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规划建设铜川零部件产业园,推进陕汽零部件配套基地、河北文达年产200万套汽车零件、江苏悦达年产600万只铝车轮、上海基业欣固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等项目加快落地。出台了市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意见,全市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制定了《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专项规划,完成旅游投资9.83亿元,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7.2%和28.9%。数字经济扬帆起航,摩贝、世纪华耀等14家数字经济企业落地注册,交易额达到4.96亿元,耀州区电子商务零售额排西部第14位,陕西第2位。绿地、恒大、碧桂园、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知名城市运营商来铜投资。整合财经发展基金、农业信用担保和市属金融担保机构,建立财政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扩大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本金,推动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1个项目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管理库,已开工16个,累计投资21.65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2:39.3:56.5,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考核中,获得良好格次,排名第21位,较上年提升18位。

(三)农业提质增效。落实科技增粮措施,全市夏粮总面积36.6万亩,增长0.15%。夏粮总产7.1万吨,下降2%。中药材种植新增1.86万亩,水果产量增长1.2%。随着生猪、肉兔企业投产和羊产业联盟壮大,新希望、贝贝兔业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养殖率达到80%。加快推进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和19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51个,完成投资5.4亿元,“印台苹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川蜜桃在全国蜜桃大赛上荣获一金一银大奖。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83个创建村工程加快推进,开工项目630个,累计投资5.51亿元。全市543个建制村(撤并前),通沥青(水泥)路、电力入户率均达到100%。78个计划退出村,60个村安全饮水已达标,其他项目三季度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165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占总村数的46%,印台区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全力推进 “千村试点”工作,确定60个村进行“三变”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认定及股份量化等项改革。

(四)市场活力增强。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拨付省属下划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补助资金6032.82万元,政策性破产企业生活费及社保费1012.49万元,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全市共减免增值税1.06亿元,退付企业增值税1487万元。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扎实落实《铜川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召开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启动“全天候无假日”办照,建立了重点企业开办“绿色通道”,涉税业务“一窗通办”,10大类315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其中168个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1-7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661户,同比增长304.2%。全面推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累计颁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63万户。完成电力直接交易2.41亿千瓦时,增长71.4%。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并联审批”,新增外资企业5户。 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市共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9.65亿元,共发行借新还旧债券7.55亿元。

(五)促进生态宜居。启动了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新耀连接带建设、主城区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新区水系、打通主城区“断头路”、修补破损路面工作加快实施。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正在加快建设,预计10月底可建成。制定铁腕治霾煤炭削减工作方案,改造升级全市能源与宏观经济监测管理平台,推进全密闭配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丹区域能源合作及节能改造示范,完成散煤削减2.44万吨,拆除燃煤锅炉20台,设置8个管控检查点和14个治污降霾检查点,从严控制货运车辆进入市区。全力落实“河湖长制”和“水十条”,持续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岔口出市断面水质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达到98%以上;漆水河32公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截至7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23天,居关中八市区第三位。

(六)民生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深度贫困村攻坚提升暨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行动,今年计划脱贫人口中,“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两项指标100%达标,“安全饮水”已达标80.6%,其余8月底前达标。1889户6646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安置房已全部建成,已入住817户2747人。落实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585万元,55个帮扶项目19个已开工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梳理2018—2019年棚户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商品房等项目146个。持续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588人,2738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规划了9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7所已开工建设,全面解决大班额及入学难问题。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直饮水、寄宿制学校洗澡设施、农村小学营养餐及红色教育“四个全覆盖”工程。制定实施了“健康铜川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双下沉、两提升”,持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医养结合3项试点,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基层诊疗量占到总诊疗量60%以上。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数283个,常住人口签约率30%,贫困人口签约率100%。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铜川博物馆、铜川大剧院等项目工程加快实施。全市财政民生支出58.06亿元,增长14.4%。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业增长压力较大。受去产能、治污降霾、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趋紧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困难,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15%。停产减产企业“超六成”,新的工业项目少,尚未投产达效,增长动能严重不足。汾渭平原环保压力增大,夏季关中地区水泥限产30%左右,冬防期间实施停产。火电燃煤机组在保证居民、企业正常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发电,传统产业发展困难较大。

二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但产业项目不足、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突出。工业投资持续下降,特别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明显不足。由于项目前期工作可研论证不充分,加之受资金、土地、环评等因素影响,部分重大项目迟迟未能开工建设。60个重大前期项目,只有耀州大数据产业园、铜川铝合金车轮、宜君县通用航空机场等5个项目取得了进展,转化率仅为8.3%。

三是服务业龙头带动作用不足。商贸龙头企业较少,商业综合体辐射带动力不强;网购分流消费,本地企业网上销售额占比不足1%。全域旅游建设加快,但文化产业品牌发展不足,规上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没有大型文化产业主体,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辐射带动力有限。

四是“三大变革”效果不明显。从质量变革看,产业集群程度不够,好优产品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环保突出问题整治难度大,民生领域矛盾较多;从效率变革看,“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营商环境还需优化;从动力变革看,传统产业依然偏重但动能下降,接续产业普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贡献率较小,新动能尚弱。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面对严峻发展形势,下一步,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紧扣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紧抓国家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创新驱动加速实现工业、服务业和城市经济 “三大新突破”,全力推进投资扩大、工业增长、农业强基、三产提质、改革深化、民生改善,确保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月一次集中开工,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确保140个实施类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加快进度,力促全年完成投资237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确保丝博会签约合同项目三季度开工建设,协议项目尽快转化。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快船计划,安排农林水、能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及修复治理等重点领域项目128个,完成投资216.12亿元,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2.5亿元,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确定专门领导、吸引专门机构、组建专门队伍、谋划专门产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补链、强链项目,策划不少于6000亿的前期储备项目。发挥要素保障领导小组作用,实施全员抓项目行动,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搭建银企平台,积极破解要素制约,保障项目建设需求。每季度对扩大有效投资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区县、园区景区以及驻工地专员推进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服务承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减少环节、优化程序、压缩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简除烦苛。

(二)力促工业企稳回升。布局实施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丝路陶瓷等工业产业集群,打造环保水泥、洁净煤化、油气资源、电力产业、装配式建筑等组团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力推工业经济向全链条、集群化、高质量大幅转变。加快推进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实施商业航天城测控中心基站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启动新区装配式住宅示范工程,力促陕建工新型材料工业园项目投产达效。不折不扣落实好“铜10条”及40条配套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活动,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重奖新增规上企业、纳税过亿企业、品牌功勋企业和新落地投产企业,力争年内134户负增长企业由负转正、持续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5户。加速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快推进6万吨高性能航空铝材、10万吨铝合金中厚板材、铜铝复合材料项目,开工建设600万只铝轮毂、200万套车桥等重点项目,力促美鑫产业集群加速闭环,全面释放产能。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力促下半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0%以上。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9个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和19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田园综合体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效益、扩大规模、打造亮点。大力推广“海升模式”,推动果业合作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经营,努力打造百万亩果园和超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北农科技、四川新希望、哈妹兔业、甘肃中天羊业的务实合作,加快建设50万只肉羊生产加工基地、5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基地、1500万只肉兔生产基地、5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实施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年底完成通村组沥青(水泥)路300公里,解决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以点带面、建管并重,根治污泥浊水,消除脏乱差现象。坚持富民导向,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三变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流动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面完成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8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任务。

(四)增强三产发展活力。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全景铜川”战略,以打造“四大核心景区”和医养产业、文化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培育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33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照金—薛家寨—秀房河”和“王益区—王石凹煤矿—陈炉古镇—耀州区”等旅游线路,新改建旅游公厕70座,增加民宿床位1000张以上。扩大商贸流通规模,提升已建成商业综合体运营水平,力促居然之家、美佳华等年内运营达效。积极融入陕西自贸区、西咸港务区和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加速“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运用,争取陕西货运机场落地铜川,建成关庄物流园、西北耐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学院,力争9月实施,力促B2B电商企业、京东IDC、京东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新经济加快聚集。

(五)补齐生态环保短板。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围绕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反馈的8个问题和省委第一环保督察组反馈的28个突出问题,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加快治理进度,年内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突出违规建设、违规采矿采石治理等重点,依法依规、动真碰硬抓好整改。加快赵氏河、福地湖湿地等公园建设,实施好漆河、沮河生态治理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今年确定的12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8月底前开工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中水利用率,强化水源地保护,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向纵深发展。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调查、管控和修复,以城乡垃圾处置为重点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用力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六)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抓紧制定脱贫攻坚三年滚动规划,切实加快“两房”建设和水、电、路、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夯实产业扶贫根基,做优扶志扶智工作,更要强化政策兜底保障,确保1.16万贫困人口脱贫、78个贫困村达标退出、宜君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实施城市道路“白变黑”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城市建筑外立面改造,持续用力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发挥耀州区、印台区入选全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作用,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确保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新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深化综合医改试点,继续弘扬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工作。加快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二期工程,完成市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提升医疗养老水平。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加快推进铜川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全市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创新举措、奋力而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