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优势补齐短板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
今年来,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企业质量全面提升、行业发展亮点纷呈、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具有如下特点:
一、三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完成投资233.53亿元,增长24.3%。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4.5%;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6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5%。预计全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增速达8%,培育规上服务业户数10户以上。
二、社零总额稳中有升。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商场、超市、特色餐饮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战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大受欢迎,保健品销售火热,节能家电、数码产品保持畅销,中、高档服装销售较以往大幅增长。耀州区中央城市广场、新区大耀城、荣盛国际街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已建成营运,华润万家、居然之家等知名连锁企业已入驻我市,新增商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3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1.84亿元,增长13.5%。
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与摩贝(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大唐网络有限公司、曲江369集团、亿邦动力集团的对接合作,积极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全市三级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截止9月底,建成5个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30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所,37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完成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四、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铜川市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照金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启动,照金干部学院、旅游观光小火车、房车营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玉华宫景区M智慧房车露营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并成功举办“百辆房车进玉华”、第三届唐风佛韵菊花展等活动;药王山景区养生文化体验中心、崇福阁等项目持续推进;陈炉古镇景区成功举办第七届陶瓷文化旅游节活动,民俗文化广场主体建设完工;耀州区文庙街续建、马咀文化艺术商业街改造、小丘移村乡村旅游建设、上林源葡萄庄园乡村旅游配套项目相继完工;孟姜女故里旅游区完成主体建设80栋,义兴古窑洞民俗园、蜗牛谷生态园、军台岭文化广场建设持续推进;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孔雀谷开园吸引了大量游人。2017年9月,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1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城市。策划包装的秀房沟景区基础设施及煤炭产业转型PPP项目、马咀村“欧洲风情小镇”乡村文化旅游二期项目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耀州窑“一帆风顺茶具”荣获2017陕西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35.09万人次,同比增长25.4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05亿元,同比增长37.22%;完成旅游投资16.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达到138%。
五、金融保险品类齐全。银行业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在原有14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在铜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创建515家“金融便利店”,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基本金融业务;保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铜保险机构达到25家,营业网点78个、涉及险种599个,形成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灵活、高效融资服务。全市初步建立起以银行、保险为主体,证券、担保、小贷等服务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2.57亿元,同比增加25.39亿元,增长5.43%;各项贷款余额202.49亿元,同比增加41.50亿元,增长25.77%。保险机构累计保费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加2.48亿元,增长23.94%;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12.1%。
六、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发展壮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型商品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定制类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商品消费;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带动相关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七、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随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的改善、服务行业技能培训的深入开展和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旅游、文化、餐饮、商贸、金融、保险、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服务内容趋向于专业化、扩大化,服务方式趋向于精细化、人文化,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网络编辑:经济贸易科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