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几点建议

来源:社会发展科 发布时间:2017-06-28 09:21

我市立足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卫生健康的现实需要,针对不同群众的差异性、个性化健康需求,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处于学习先进经验、完善体制机制、探索有效途径的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尽快加以完善。

一、基本情况

2016年12月,《关于铜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印发,为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开创了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我市家庭医生团队由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等人员组成,乡村医生是签约的第一责任人,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负责2000名签约对象。全市现有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乡镇卫生院、543个标准化卫生室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38个,常住人口845100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为212080人,签约率25.1% ,重点人群242810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人数为110688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45.6%。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保障政策缺失。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仅限于卫计部门的倡导和推动,人社、财政、民政等部门相互协作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二是缺乏专业人才成为签约服务主要瓶颈。我市现有常住人口845100人万人,按照1名全科医生签约2000名服务对象的上限来计算,需要 424名全科医生,而我市注册的全科医生仅98名,人才严重不足。

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目前还停留在有病“看医生”的传统就医观念上,所以当全科医生与他们签约时,部分居民心存顾虑,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提供配套保障。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或实施细则,明确成员部门相应职责和工作任务,统筹协调推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将村(社区)卫计工作纳入镇(街)年终目标管理和考核。调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政策,将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合理设定包含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基础性签约服务包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方便签约居民就诊。

(二)资源整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力量,形成由全科医生团队成员、社区卫生干部、民政干部组成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出台配套指导意见或具体引导政策,开通全科医生招聘绿色通道,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全科医生双注册制度,有效扩充全科医生队伍。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方位主动进行宣传报道。各相关部门要全面展示活动开展带来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从具体案例、就医感受入手,清晰、生动地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好处,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

网络编辑:社会发展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