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3-26 08:49

为认真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的决定》(陕发〔2018〕26号)精神,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推动新时代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实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和推进实践的根本遵循。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意义,把“九个必须坚持”作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铜川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铜川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铜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体量不大、新动能不足、发展质量还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还要靠改革开放。要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激发涉险滩、闯难关的勇气,推进铜川新起点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

(三)切实增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铜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陕西的精准指引。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打基础、利长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把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作为谋划工作的思想和行动基点,把“五个扎实”作为推动工作的现实和必由路径,增强迎难而上的勇气,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提振担当作为的志气,积聚后来居上的底气,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最大限度释放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潜能。

二、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聚焦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大格局,持续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实现新时代铜川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各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0%和40%。“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科技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55%。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7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外资外贸总量扩大、结构趋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全市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紧紧围绕中省改革部署,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破解当前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中的难题。

(一)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严格执行产能退出标准;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在招投标、用地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激发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支柱产业链水平,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有序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延长产业链,推动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实施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环保陶瓷、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集群,再造发展新优势。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构建风险投资、产业投资、金融产品、资本市场等融资支撑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办)

2.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积极探索产业带动、服务创收、资源开发、项目带动等集体经济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

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一枚印章审批”,巩固扩大“证照分离”改革成果,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推进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和“只跑一次”。加快相对集中审批改革,缩短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落实国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投资审批效率变革的指导意见,做好取消、下放和委托事项的落实衔接。抓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产权保护、混改、电力、油气、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加快推动更多系统转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收费清单化管理,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严格听证、成本监审等政府定价程序,继续推进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价格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

4.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改组组建若干集团公司,构建国资国企监管三级架构,推进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市属企业市场化运营,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1.深化机构改革。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各级各部门职责关系,扎实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积极构建职责明确、协同高效、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司法局、市委改革办)

2.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和本年度工作安排,建立健全年度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评估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协民主制度建设,支持政协开展建言资政、民主监督,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深入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认真办好建议提案。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深入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统筹推进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等领域改革。(责任单位: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3.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三项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市、县(区)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发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作用,推动反腐败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纪委)

(三)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1.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基本制度,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全力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推动我市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获得更多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实施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共建共享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等重点人群活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文化事业管理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文化领军人才培养机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2.深化“平安铜川”建设。加快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和“雪亮工程”建设,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建设。(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耕地草原河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做好“三控”(控煤控车控源),做深“三治”(工业、散乱污、扬尘),做实“三改”(煤改气、改电、改热)。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加快流域治理和管网改造,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扎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

四、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扩大开放

(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枢纽经济,围绕集聚优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枢纽;围绕内通外联,以综合交通建设为抓手,高水平建设现代交通枢纽;围绕布局区域中心,以信息技术创新为抓手,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海外仓数字中心,高起点建设现代物流枢纽,打造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的铜川板块。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门户经济,深度挖掘孙思邈中医药养生文化,大力发展医养产业,建设健康养生门户;重振“中国耀州瓷”品牌,着力打造“丝路瓷都”,建设陶瓷文化合作交流门户;着力打造“四大核心景区”,做靓红色文化、地貌景观等资源,建设全域旅游门户。建设互联互通的流动经济,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的流动经济新业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建设省级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区;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新产业聚集,打造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服务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

(二)加快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着力构建与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招商引资作为常态工作,引进外资、用好民资、聚合内资、撬动央企省企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质量筹划好各类经贸主题推介活动,招引领军企业、研发团队、产业领军人物,吸引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在铜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生产基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为招商代理、引进外资、企业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外资企业与我市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壮大对外贸易经营主体,搭建产能合作平台,在主要贸易国或有贸易潜力的国家设立商务代表处,构建与国际、国内友好城市间的新型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到口岸和境外设立铜川产品专营店,扩大苹果、陶瓷、中药材等铜川产品出口。强化与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

(三)大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以文化传播为内核,以旅游体验为载体,以创建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铜川新形象构建和行动,塑造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新形象。着力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省级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举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搭建联运共享平台,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建设对外开放口岸,发展多式联运中心,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对外开放通道。(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外事办、市商务局、市贸促会)

五、强化保障

(一)加强领导。全市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全面改革开放的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当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职能作用,加强政策统筹、方案统筹、进度统筹、力量统筹。建立市区(县)协调联动机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责任落实清单,加快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上下要紧扣“新起点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铜川市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方案,围绕追赶超越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大讨论、工作大调研,把调研发现的问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革举措。

(三)强化人才保障。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注重培养使用各类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健全完善引进人才项目扶持、财税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流动的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生动实践之中。

(四)发扬担当实干。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彰显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顽强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克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不良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喊高调口号、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带头履职尽责,一级带着一级干,用辛苦指数赢得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加速度。

(五)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市级各类新闻媒介的舆论先导作用,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开设专版、专栏、专题,推出一批好报道、好典型、好节目、好作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凝聚改革开放共识,营造改革开放的浓厚氛围。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