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5-15 11:22

——2018年4月17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四轮驱动”,强化“三区支撑”,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系统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开高走,城镇登记失业率、物价涨幅、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均在控制范围之内,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努力稳定经济增长。出台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工业、促投资、强消费,在一季度经济低位开局的不利形势下,全市上下奋起直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了就业和群众增收。受煤炭去产能、治污降霾、节能减排等调控力度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小影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仍有差距。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8.59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6.24亿元,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4.3亿元,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29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9928元和10346元,分别增长8.5%和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26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06亿元,同口径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人口自然增长率3.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1。

(二)转型发展优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7.7:51.9:40.4调整到7:51.6:41.4。系统推进精煤强铝扩电优水泥,出台支持航汽铝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陶瓷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举办了航空铝材及汽车用铝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建材产业对接会等活动,工业经济逐月企稳向好,效益大幅提升,航汽铝、电缆、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8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农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产量24.29万吨,实现“十四连丰”;水果产量79.16万吨,“铜川大樱桃”“铜川苹果”等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48个,耀州区香山果语·田园综合体项目入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我市获得后稷特别奖16项、后稷奖17项,获得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域旅游、全景铜川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世界养生大会,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药王山养生文化体验中心主体建成,耀瓷小镇、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稳步推进,金锁石林、花溪谷、孔雀谷成为旅游新热点,50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5%和37.2%。大耀城、耀州中央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电商产业较快发展,全市服务业投资增长20.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改革创新添活力下气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下降39.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2%。制定《铜川市市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完成85.6%,组建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成市肉联厂混合所有制改制工作。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8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建成三个市级开发区投资审批平台,全市累计办结项目1113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取消、停征或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1项,新增市场主体7383户,较上年增加1250户。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2.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组团参加陕西“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铜川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95.2%,R&D投入强度达到0.28%。

(四)紧盯项目增后劲。出台《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实行市级领导带头包联、驻工地专员全程服务、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按旬通报督办等措施,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坡头中药材饮片生产线、王益年产30万吨商砼生产线、宜君国际酒店等10个项目建成投运,三批集中开工的93个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围绕 “五大基地”建设,策划包装项目542个,概算总投资2178亿元。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入库项目377个,总投资2554亿元,实现了三库合一和全过程跟踪管理。出台《关于在追赶超越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组团参加“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农高会”“第七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活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0个,实际到位资金195.7亿元。陕西摩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世纪华耀科技公司落户我市,中丹区域能源协作及综合改造示范项目成功签约,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

(五)统筹城乡拓功能。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新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评审,宜君县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编制了《铜川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大唐养生园、锦绣新城、锦阳新城等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试点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改造开工棚户区4803套,分配保障房3752套。华能供热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43万平方米。309省道川口至陈炉公路工程路基贯通,华夏南道、华原西道建成通车,合凤高速铜川段加快建设。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网络深度覆盖率达到95%以上。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11.5亿元,照金镇入选国家美丽宜居小镇。压茬推进“五村三美两道”示范创建工作,实施美丽乡村项目865个,完成投资11.7亿元。实施美丽乡村“气化工程”,加快实施改善人居环境14项工程,耀州区王家砭村荣获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马咀村入选国家美丽宜居村庄。

(六)绿色发展优环境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漆、沮“两河”河道修复、堤防整治、景观提升、水土保持等六大类项目,18个项目完成投资16.45亿元。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深度治理,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8%和93.9%。加大减煤、控车、抑尘、禁燃、增绿等工作力度,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拆除燃煤锅炉516台,率先实现建成区外燃煤锅炉“清零”,全市清洁能源公交车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全年植树造林12.6万亩。加大新能源推广和节能改造力度,新增天然气用户1.03万户,“煤改电”1.55万户,单位GDP能耗下降4.7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2天,同比增加32天。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实现“三连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七)增进福祉惠民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市174个贫困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和电子商务服务站,为7308户贫困对象落实了产业帮扶措施,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40个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竣工30个,建成安置房2058套,1642户5002人入住新居。落实盐铜扶贫协作资金1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深度贫困村三级结对帮扶全覆盖, 26个产业帮扶项目全面实施。全市2625户902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荣获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市。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铜川盐城就业扶贫招聘会”等活动,2468名应届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转移劳动力7.01万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耀州区、印台区列入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全面改薄、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城区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等五个工程完成投资1.42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实现区县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1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试点持续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开诊运营。积极推进全民参保,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成铜川矿业公司5.1万名职工医保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馆建成开放,铜川大剧院、铜川博物馆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铜川“交通一卡通”全面上线运行。我市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转型发展较慢,发展质量不高,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分量大、转型慢,装备制造、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周期长、见效慢,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足和人才资源的短板,导致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新经济突破不大。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2.5%,R&D投入强度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臭氧污染对我市空气质量改善影响大,漆水河、沮河无生态水,水质虽有所好转,但仍不能稳定达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不少短板,城市供气、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开放度不高,发展的外向度较低,“走出去”力度还不大,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吸引力有待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领域仍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计划任务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开启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从全省看,关中稳中向好,陕北企稳向好,陕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仍将延续。尤其是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和“五新”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支撑全省中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从我市看,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国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举措加快西部大开发,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明确做强铜川等重要节点城市,促进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我市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政策机遇不断叠加。随着关中协同创新加快,“五大基地”持续推进,董家河一揽子项目释放产能,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实施,产业电商发展壮大,西延高铁、合凤高速加快建设等利好因素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态势仍将延续。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市6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为目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市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任务是:生产总值增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CPI涨幅控制在2.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指标任务。

三、2018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动能持续成长。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安排市级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1532亿元,其中140个实施类项目全年计划投资237亿元。深入落实《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库和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作用,继续坚持领导包抓、驻工地专员服务、集中开工等管用措施,确保大秦铝业2万吨铝锂合金熔铸生产线、大唐合力电缆生产线等71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以上,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天众10万吨铝合金中厚板带材、新材料铝业研究院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1亿元以上。全年计划建成投运项目30个。二是持续抓好项目策划。安排项目策划资金,借助第三方机构,围绕新型能源、新型建材、航汽铝工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物流、健康养生五大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推出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全年策划项目投资额不少于1000亿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从外引、向上争、朝内挖”,利用西洽会、陕粤港澳经济活动周、农高会等活动,拓展专题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新渠道,努力引进一批“高大新特优”项目。继续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项目落地。全年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200亿元以上。

(二)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工业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大煤炭精细选和就地转化力度,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扩大石油、天然气开采转化,加快印台陈炉镇100兆瓦风电、华能50兆瓦风电、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鲁能光伏发电等项目,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8.8万千瓦。扩大水泥销售,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确保陕建工新型建材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伟力凯恩装配式建筑PC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美鑫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投产,推进美鑫、铭帝、大秦、东铭等企业与省内外大集团开展协作配套,加快发展航汽铝材料、建筑型材、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打造航汽铝材料工业基地。发挥耀瓷品牌优势,加快现代陶瓷研发生产基地、耀州窑文化基地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陶瓷产业。加快建设铜川盐城经济合作园,大力推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铜川新材料产业园电线电缆、装配式建筑、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扶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确保大唐合力电缆、宜君现代医药产业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投产,全年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厂房不少于70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加快推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二是做优做强服务业。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市、照金5A级景区为契机,加快实施景区标准化建设、旅游民宿建设、旅游厕所建设、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五大工程,33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及旅游收入增长15%和20%以上。依托药王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加快建设中医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四基地一医院”,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出台促进产业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西部产业数字化创新园、大唐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产业孵化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特色民宿、体育健身、康体养生等业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产业基金作用,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县域全覆盖,鼓励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公司债、企业债等方式融资。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00户以上。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科技增粮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启动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和19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园2000亩,加快“铜川大樱桃”等创建全国驰名商标,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印台大北农、宜君现代肉兔等项目建设,做强生猪、肉羊、奶牛、养鸡等畜牧产业联盟,促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苗木花卉、食用菌、核桃、花椒、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快提升48个现代农业园区,完善产业体系和配套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编制我市乡村振兴总体方案,大力实施农村通村通组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和自然村通动力电等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通村组沥青(水泥路)300公里。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全年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83个,最美村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力度,加快区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抓好2个省级和13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应保尽保。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行动计划,对处置“僵尸企业”实行清单管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深入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清理涉企收费,加大直供电交易,降低用能、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实施民营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收入倍增等补短板工作。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照后减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不见面审批”、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深入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三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陕西自贸区建设大格局,鼓励支持更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走出去”,扩大陶瓷、苹果、中药材等地产品出口,建设海外仓和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更多国际友好城市,推进互设城市展示、产品展销,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亿元。深入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加快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步伐四是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防范非法集资、不良贷款等金融风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密切关注房地产、国资等领域金融隐患,及时预警化解重大风险。

(五)加快生态宜居建设,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路网建设,实施铜川市东部第二通道工程,309省道川口至陈炉公路建成通车,全力推进合凤高速铜川段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做好北市区基础设施改造,继续实施南市区微循环道路改造工程,形成长虹南路—新纪元大道—华夏南道—正阳路地下管廊环线。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和供水、供气、排水管网改造,推进公共充电桩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全力建设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实施部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完成投资10.55亿元。二是不断加大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启动新一轮三年蓝天保卫行动,认真实施铁腕治霾“1+7”行动方案,强化网格化监管,统筹实施减煤、控烟、抑尘等措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61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启动漆水河、沮河水质提升和生态补水项目,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理工程,完成我市渭河流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确保出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湿地与河湖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新耀城市生态水系工程,完成龙潭水库枢纽工程和后河沟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加快赵氏河、福地湖、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年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继续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造林10万亩以上。三是不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约束,单位GDP能耗下降2.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6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发展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董家河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推进中丹区域能源及节能改造综合示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完成投资20亿元。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全市人民幸福感。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巩固提升就业扶贫基地效益,年内完成2031户6120人易地扶贫搬迁,扎实兑现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加快实施《铜川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滚动计划(2018年-2020年)》,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智力帮扶、助医助学、劳务协作、社会帮扶和人才交流等六项盐铜扶贫协作重点工作任务,推广“爱心超市”“八星励志”等经验做法,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确保全年1.16万贫困人口脱贫、78个贫困村退出,宜君县达到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强“双创”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成果,全链条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发挥耀州区、印台区入选全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作用,建立全市乡镇技能培训工作站,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和致富能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保持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到29.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37.8万人。持续做好低保、优抚、救助等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办幼儿园8所。实施全市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新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大班额控制在10.6%以下。实施高中攻坚计划,完成宜君县高级中学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任务,支持王益区优化整合高中教育资源,积极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持续推进健康铜川建设,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 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继续弘扬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工作。加快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二期工程,完成市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提升医疗养老水平。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办好铜川建市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加快推进铜川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唱响铜川”“舞动铜川”“诗画铜川”“书香铜川”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市体育馆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网络编辑: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