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全力促进铜川经济社会转型提速发展

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材料〔2013〕1号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3-01-25 15:12
  一、关于过去一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执行中省预调微调政策,全面加强运行分析,积极挖掘增长潜力,持续推进项目带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2.92亿元,增长15.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201.81亿元,增长38.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6亿元,增长17.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同口径增长31.3%,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69亿元,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9元,较上年增长16.8%,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34元,较上年增长17.4%,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城镇登记失业率3.4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2%,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完成消减任务。
  一年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好传统和好做法,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全市经济在预调微调中较快增长。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势趋缓,全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我们紧紧围绕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积极搞调研、提建议、编规划、抓落实,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参谋助手。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评估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市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时分解落实年度任务,明确目标,夯实责任,调动了方方面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变化,注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一季度,提出了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的推进措施;二季度,结合国家预调微调政策,及时研究提出了贯彻落实中央预调微调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意见;三季度,提出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的八项措施。推行全市发改系统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联系会议制度,会同有关方面先后就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论证,分别向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二)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把项目引进作为实现提速发展、拐弯超车的永恒主题,跑部进省争项目,搭建平台引项目,千方百计建项目,一批战略投资者牵手铜川,投资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组织开展了全市重大项目观摩、重大项目专项督查、民企进陕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深入企业现场协调、召开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全市11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其中秦岭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现代工艺陶瓷生产线等21个项目建成投运;西安重装煤矿机械制造、陕煤化新区生产基地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狠抓了以转型十大项目和民生十大工程为内容的“科学发展双十行动”,完成投资67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加强与华能、陕文投、国电、中石化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沟通交流,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华能铜川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在全国众多同类项目中率先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董家河循环经济园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康元日产4500吨水泥、声威日产2500吨特种水泥生产线在全省严格控制规模的条件下,获得省发改委路条;合凤高速新区至照金段成功立项,耀柳二级公路九里坡改建工程可研经省发改委批复;西铜城际铁路铜川段站位规划设计方案已提交国家发改委;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阿庄风电、宜君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实施,为铜川提速发展提供了支撑,注入了活力。认真研判政策,加大跑部进厅,争取资金工作再创新高。全年共落实各类资金39亿元,其中争取到位中省政策性资金7.14亿元、落实资源型城市转型转移支付资金3.07亿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179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2.1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52亿元。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结合铜川实际,完善并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中央预调微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各区县、各工业园区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快新区、宜君县城、工业园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了加快全市中医药产业、休闲养生产业、农民增收若干政策措施;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等重点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水泥、铝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原煤增长26.3%,水泥增长40.1%,工业产销率98%;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力产业等接续产业快速发展,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园四区四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大唐养生园初具雏形,健康产业园规划、招商工作全面展开。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铜川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市旅游综合收入30.8亿元,增长61%。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3亿元,增长34.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24.4万吨,实现“九连丰”。7个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伊利集团铜川万头奶牛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5个省部级标准化奶牛、生猪、蛋鸡示范养殖场创建任务,全市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新栽鲜干果经济林12万亩,苹果总产64.7万吨,优果率83%。
  (四)坚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投资24.67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目584个,已建成406个。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切实加以推进,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9万套,竣工2.11万套,新增租赁补贴户3010户,安置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01万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锦绣新城成为全省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区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高龄老人保健补贴扩面提标工作。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养老、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建成了一大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党政机关、公检法司的设施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活力持续增强。认真履行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提出并落实了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稳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招投标管理,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公示等制度,建立了与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和修订了项目审核流程,简化了项目审批手续,切实加强了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区县公立医院药品“三统一”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药物使用率达98%以上。积极参与了赴港澳台地区、北京、上海、重庆等发达省市专题招商活动,参加了西洽会、农高会、厦洽会,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8个,134个项目已启动实施,到位资金114.77亿元,其中省域外资金54.5亿元,增长30%。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区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全体同志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发改委党组,对奋战在全市发改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关心支持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各有关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发展环境
  综合判断,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际形势看,2013年,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将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以推动经济复苏,欧洲不断寻求缓解债务危机的办法,美国再工业化成效初显,各国财政金融方面再推刺激政策,新兴经济体在积极政策的刺激下缓慢低速复苏。从国内形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新举措,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市发展环境看,加快转型发展具备很多正能量:全球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全国经济发展重心西移,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国家稳中求进的方针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趋合理,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加大,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经济连续十年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经济厚积薄发的势能加速释放;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实验区成员城市深入推进,西铜第二条通道建成通车,凤合高速、西铜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西铜同城化步伐的加快推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华能铜川电厂二期、宜君油气资源开发等一些事关长远的重点项目将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近年来集中建成的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都为我市提速转型发展,集聚了势能。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际经济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低端产业的发展约束力进一步增强,这种传导效应的影响不能低估。就我市而言,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产占比明显偏大,一产、三产占比偏小,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一轮”独大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性、长期性依然突出。二是财税形势异常严峻。受经济增速趋缓、结构性减税、企业效益下滑等叠加因素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保运转、保发展、保民生的压力增大。三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全市经济增长依赖“煤主沉浮”的特征和传统产业的支撑没有根本转变,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旅游等接续产业发展缓慢,中医药、休闲养生保健等非资源性产业规模小、比重低,培育发展新兴接续产业任务紧迫而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对我们加强经济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切实增强加快转型提速发展信心和决心,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三、关于2013年工作
  2013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提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年。根据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和改革会议和市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转型发展为统揽,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接续产业培育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建设。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4.5%,达到3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达到18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达到2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同口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72.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达到254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达到8350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围绕这一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控。这是发改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关系到经济发展,涉及到民生保障,一定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紧紧围绕保增长、稳运行目标,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做好投资、节能减排、工业、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重点领域的全程监测,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加强对煤炭、水泥、电力、铝业等重点行业及骨干企业的协调服务,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的协调保障。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发改系统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调度、协调推进,不断增强运行监控和调度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调控的质量和水平。
  (二)狠抓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提速发展,项目建设是基础,稳定投资是关键。发改系统承担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重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推动项目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要继续实行“周协调、月考核、季兑现”等制度,加快推进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力争年产30万吨碳素、铭帝年产10万吨铝型材、声威三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照金大酒店、农网改造等22个项目投产或投运,康元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阿庄风电、210国道改扩建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8亿元。同时,按照“缩短战线,重点突破”原则,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包抓责任制,突出抓好华能电厂二期、董家河循环经济、宜君油气开发等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十大转型项目,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13亿元。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战略重点,以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印发实施为契机,围绕六大产业基地、接续产业发展、休闲养生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开发力度,高起点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大跑部进厅力度,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争取引进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确保发改口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3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好西洽会、厦洽会、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招商引资活动,加大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力度,用足用好中省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加快“央企进陕”、“民企进陕”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扎实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融资难、推进慢等突出问题。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加快转型提速发展的基础。发改委作为抓经济工作的参谋部,今年要重点谋划支持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优化品种结构,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实施农业园区引领工程,以果、牧、药、菜四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进7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建万亩现代果业示范园3个、千亩现代果业示范园20个、百亩干杂果示范园10个,新栽水果8万亩。加强生猪、奶牛和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及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成伊利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新建2个万头生猪生产示范基地,创建3个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总产16万吨。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农网改造和农村公路等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
  (四)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全市转型发展,发改部门重任在肩。要把发展养生保健产业作为我市加快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二园四区四基地”建设,突出药王文化、大唐风范和养生体验,加快大唐养生园建设;全面做好健康产业园规划,扩大融资领域,着力推进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确保首批计划建设的7个方面重点项目7月中旬全部竣工;按照大景区规划,高起点抓好药王山景区建设,加快实施食疗、医疗、药疗、水疗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做好玉华宫景区规划修编,加快玉华寺建设步伐;加大陈炉古镇景区迎宾大道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坡子民俗文化片区;尽快研究出台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快中国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建设,推进养生保健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要充分挖掘铜川的优势资源,积极筹办好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活动,着力策划开展“红色照金万人游”、“二月二”古庙会、樱桃旅游节、玉华宫冰雪节和避暑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加快推进西北现代苹果物流中心、董家河物流服务区、再生资源回收分检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加快油富、德荣、道上太阳城建设步伐,确保九州国际、新区装配式酒店建成运营。抓好农超对接、双百市场、蔬菜进社区等工程建设,加快物业、社区、家政、养老等服务发展,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点。
  (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是强市之基。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健是深化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方向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要把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在产业提升、项目提质、企业提效、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加强运行协调,加快项目建设,做好保障服务,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协调服务,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骨干企业提质增效,稳定生产。加强与华能、国电、陕煤化、陕有色的合作,推进煤炭就地转化、铝产业延伸和水泥、陶瓷产业升级;加快董家河年产30万吨碳素、年产35万吨铝镁合金及配套动力站项目实施步伐,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快速发展;加快华能铜川电厂二期以及配套的耀西煤田、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继续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深度合作,加快油气资源、油页岩、风电开发利用步伐,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支撑铜川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道路、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投融资模式,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园区建设,着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全市项目承载的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型发展的窗口。
  (六)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按照打造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城市定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中心城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新区商贸、文化等服务功能,加大北市区综合改造力度,推进沉陷区滑塌区和棚户区综合治理,加大美化亮化力度,完善人居环境。抢抓中省大力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机遇,加快黄堡、照金、陈炉、董家河、红土5个重点镇建设步伐。坚持政策一致、规划一体、服务均等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有产业的搬迁点,统筹解决好搬迁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确保每个区县建设1-2个集中搬迁点,1.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加快宜君县城建设,着力打造休闲避暑山城。加快新区城中村改造和耀州古城、锦阳新城建设。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努力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七)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以小额担保贷款和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6万人。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600套,竣工5000套,解决500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新增租赁补贴户1500户。全力支持锦绣新城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供热设施及学校、医疗、养老、幼儿教育等综合服务机构,年内完成投资11亿元,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保障房示范新城。加快新区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市体育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展览馆等民生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增长机制,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完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年内实现医疗保险省内异地结算。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38万人,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全覆盖。建设1个市级、1个县级城市养老服务中心、3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个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项目、3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完成19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建成照金镇、黄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印台区影剧院。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是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发改系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力度,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实施增绿碧水工程,加快绿化美化步伐。加快药王山景区生态湖和丹阳湖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提高包茂高速和210国道铜川段绿色长廊建设水平,高标准规划实施延西高速和耀旬路两侧林带建设;抓好照金、药王山和陈炉古镇等景区生态系统工程。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年度任务,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完成华能铜川电厂2号机组、声威、凤凰、满意水泥等企业脱硝工程,实施机动车辆污染减排工程。开工建设新区南部工业园区天然气分输站,全市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万户。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居民供水提质改造工程。加快北市区中水回用工程、新耀中水回用及污泥处置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中水回用率。推动药王山景区周边水泥建材和煤炭加工企业搬迁工作。
  (九)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全市经济转型提速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推进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市开发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能源开发公司、旅游发展公司等融资平台的作用,破解发展资金难题。要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妥善解决区县公立医院“以药养医”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中省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扩大苹果深加工、服装、中医药及植物提取样等地产品出口,积极实施外贸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传统市场巩固和新兴市场开拓,不断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确保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0万美元。
  四、关于自身建设
  2013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做好全年发改工作,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借此机会,就加强系统队伍建设,我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互勉。
  一要深化学习,提高认识。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新举措。发展改革系统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负有重要职责,一定要全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改变单纯抓引资、抓项目、抓生产的做法,把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勇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二要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发改部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和改革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应当成为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参谋部、规划部、项目部、协调部”。工作中,要做到虚实的有机结合,“虚要虚到家,实要实到位”,既要有虚的高度,又要有实的对策,抓好“调研-课题-规划-政策-法规”的务虚工作链和“调研-课题-规划-项目-资金-管理”的务实工作链,以虚带实、以实促虚。要在事关全局以及跨区域的重大课题、规划上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参谋;要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上当好助手;要在针对经济社会运行存在的困难问题解决上出好点子。要做强做深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对于批出去的项目,要主动与业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好做透综合形势分析工作,既要善于组织本单位的力量,又要善于借用外单位的力量,建立必要的工作网络,保障信息的来源,及时全面的监测、了解和掌握全市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三要加强联系,紧密衔接。发展改革系统在长期工作中,主要靠自上而下的系统行政审批来履行职能。加强联系,紧密衔接,非常重要。各区县发改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并同市级各部门保持广泛联系。市发改委各科室要加强对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的分析把握,从中央和省上获得的一些重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各区县发改局工作的同志,做到全市共同策划发展思路,共同包装建设项目;在争取中省支持时,做到承上启下,及时跟进,紧密衔接,行动统一。要积极搭建平台,注重创新,对于综合性工作,要学会牵头组织,协调各方;对于推进性工作,要善于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对于开拓型工作,要争取领导支持,纳入规范,不断提升发展改革系统促进提速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改革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广,只有作风好、作风正,才能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要多听群众呼声,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抓起;要强化政治、创新、服务“三个意识”,深化观念、职能、作风“三个转变”,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提高工作效率;要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发展改革工作更加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做到警钟长鸣,使每个干部都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网络编辑:发改委综合规划科
信息审核:云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